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输尿管息肉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5例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输尿管及膀胱(KUB)平片、静脉及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B超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5例中,3例行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术,6例行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息肉切除、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至8年3个月,症状均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8例,消失7例,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放射学检查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主要方法。确诊依赖于输尿管镜检查及活检。在治疗上应根据息肉大小、数量、部位及肾脏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开展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8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进行回顾分析和临床随访.结果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89例,成功88例,结石清除率98.9%.术后住院平均(3.13±1.07)d,无一例发生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靠、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EORTC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对51例接受IAB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3次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尽管IAB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P〈0.05),但在间歇期负担减轻(P〈0.05)。IAB治疗6个月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P〈0.01),尤其在治疗间歇期更加明显(P〈0.05);全身或局部疼痛缓解(P〈0.01);排尿症状改善(P〈0.01);虽然治疗6个月时患者躯体(P〈0.05)、角色(P〈0.05)、情绪(P〈0.01)、社会(P〈0.01)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疲倦加剧(P〈0.01),但在12个月进入间歇期后这些功能逐渐恢复。治疗相关症状如潮红与乳房胀痛等在6个月时显著出现(P〈0.01),但12个月时减轻(P〈0.01)。治疗期性趣明显下降(P〈0.01)、性生活丧失,但在间歇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结论:虽然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机体与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5.
脐尿管癌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即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脐尿管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切除,无1例局部复发。2例分别无瘤生存6年和12个月,1例死于肺、骨、腹腔多发转移。结论 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对复发、转移病例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肿瘤通常属普通外科范畴,邻近肾脏及肾上腺时而至泌尿外科就诊.笔者自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肾旁腹膜后肿瘤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社区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学比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社区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学组成特点及对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尿路感染经验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4所不同级别医院门诊患者社区性尿路感染与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尿培养阳性标本,对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试验A组)及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试验B组)各300株病原菌进行归类、对照,对其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排列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6.7%)、粪肠球菌(14.3%)、表皮葡萄球菌(7.7%)等;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排列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3%)、白色假丝酵母菌(14.3%)、粪肠球菌(10.7%)等;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其他地区;两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7%、1.27%及2.14%、1.27%。结论温州地区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真菌感染比例高;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高;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菌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发现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常会发生糖耐量的异常.然而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对糖耐量的影响是否不同,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即手术去势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治疗方式,将13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4组。高BMI去势组(A组)30例,BMI≥24kg/m^2,采用手术去势治疗;高BMI间歇阻断组(B组)32例,BMI≥24kg/m^2,采用IAB治疗;低BMI去势组(C组)37例,BMI〈24kg/m^2,采用手术去势治疗;低BMI间歇阻断组(D组)40例,BMI〈24kg/m2,采用IAB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astingser Hmlevel of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结果:去势治疗6个月时,4组患者均有FINS的上升和IRI的升高.且IAB组较手术去势组更为明显(FINS:tA:B=7.7516、P〈0.01,tC:D=4.8078、P〈0.01;IRI:tA:B=7.3671、P〈0.01,tC:D=5.1005、P〈0.01)。在去势治疗12个月时,由于IAB进入治疗间歇期,D组FINS恢复到治疗前水平(q=2.5255,P〉0.05);B组FINS较6个月时下降(q=9.0942,P〈0.01);而手术去势组FINS及IRI未见下降。结论:去势治疗会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但在IAB治疗间歇期,胰岛素抵抗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临床发展上,经方的运用历史久远,其法度严谨,配伍精当,屡收奇效。笔者将经方化裁治疗自汗2例报道如下。手心出汗男,17岁。2012年1月6日初诊。病史:患者平素手心微汗多年。每次跑步后上肢冰冷,手心出汗益甚,用纸巾擦拭不止。察患者面色尚佳,无其余明显症状。触摸环状软骨上缘两侧未发现肿大,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发现甲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辨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宜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方用桂枝汤化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惠燕教授从医40 余载,治学严谨,专擅内科,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发现符师辨治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时,有意加入疏肝调肝之品,收效明显,兹述之如下,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