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每年肺癌新病例以大约0.5%的速率在增长,目前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除小细胞癌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75%~80%.此类肺癌的治疗早期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中、晚期则以放、化疗为主,但是疗效并不佳,中位生存期短.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为N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留学生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52名留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在见习结束前进行理论考试、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技能、口试和临床病案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上课发言次数、提问次数、文献来源及课余学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教学效果结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了交流和合作精神,值得在留学生临床见习带教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41例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24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首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后改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每次0.2 g,2次/d,疗程10周;B组17例,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静脉滴注,用法同A组,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口服,0.2 g/次,2次/d,疗程10周;两组总疗程均为12周;分别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64.7%,A组治疗有效率为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序贯治疗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 探讨肺栓塞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的构成比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5年期间某院711例肺栓塞住院患者的病例,对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年期间本院肺栓塞发病率从0.81‰上升至2.48‰,死亡率从17.02%下降至1.74%。构成比居肺栓塞前5位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60岁286例(40.2%)、卧床>5 d/长时间静坐236例(33.2%)、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93例(27.1%)、心血管疾病159例(22.3%)、恶性肿瘤134例(18.8%)。结论 医院内肺栓塞发病率逐步上升,而死亡率显著下降。高龄、制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成为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院呼吸科住院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应用WHONET5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703例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与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病原菌分布上,该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前四位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5年间分布变化不大。耐药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阿米卡星保持有较高的敏感度,细菌耐药率均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生素敏感率普遍较低;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呼吸科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形势严峻;加强呼吸科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的监测和严格遵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的原则,对指导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疗效以及减少耐药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总结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情况、植皮率以及病死率等。就诊时间≤12 h组112例,就诊时间>12 h组144例,以器官功能障碍率、植皮率与病死率为疗效观察指标,探讨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患者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率100%、局部反应率100%、全身反应率与器官功能障碍率均为57.03%(146例)、植皮率为17.19%(44例)、病死率1.56%(4例);就诊时间≤12 h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率为37.50%、植皮率为7.14%,均明显低于就诊时间>12 h组的72.22%与25.00%(P均<0.01)。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均有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明显、中毒途径以局部扩散蔓延为主;疗效与就诊时间相关,12 h内行常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的9例结直肠癌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措施、疗效以及预后等,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44.44%),女性5例(55.56%);年龄60岁以上6例(66.67%);结直肠癌TNM分期均为进展期,其中Ⅲ期3例(33.33%)、Ⅳ期6例(66.67%);9例患者中,死亡2例,1例自动出院,其余6例经抗凝治疗、对症治疗2~4 w后病情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66.67%。结论结直肠癌并发PTE好发于肿瘤进展期的老年腺癌患者,二级预防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并发的P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