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蛋壳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蛋壳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严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3例46个椎体.局麻/全麻下经后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病椎,球囊缓慢扩张椎体,小剂量(0.5~1.0 mL)骨水泥注入撑开的空腔,再次插入球囊并撑开椎体高度,使之形成一薄的骨水泥蛋壳,撤出球囊,再次注入骨水泥填充.观察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椎体高度测量及Cobb's角测量.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的(7.9±0.8)分下降至术后的(3.5±0.8)分(P<0.05),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5±0.6)分改善到术后的(1.3±0.4)分(P<0.0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3.5±2.0) mm增加到术后的(31.2±1.5) mm(P<0.05),Cobb's角由术前的(31.8°±6.9°)矫正到术后的(18.2°±5.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门诊随访1~5个月,平均3.8个月,未出现椎体压缩、新发和相邻节段的骨折,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结论 蛋壳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是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施加外磁场后磁性纳米C3转移酶药物载体(简称载药微球)在大鼠损伤脊髓局部的分布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作用的外磁场对该载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载药微球,检测其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磁场顺应性及药物释放;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的摄取情况。82只大鼠建立T10损伤模型(NYU法),随机分为5组:A组,经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组,20只;B组,经尾静脉注射载药微球组,20只;C组,经尾静脉注射载药微球+外磁场15min组,20只;D组,经尾静脉注射载药微球+外磁场30min组,12只;E组,经尾静脉注射载药微球+外磁场1h组,10只。A、B、C组各取1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h后,取肝、肾、脾及T10为中心的脊髓组织做冰冻切片并观察载药微球在其中的分布;5组各1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h后取T10为中心4cm脊髓组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D组取2只大鼠,电镜观察载药微球在脊髓组织中分布。结果:载药微球分散性好,载药微球磁化强度饱和度值为63.5emu/g,载药微球缓慢释放药物且释药时间超过9d,载药微球与细胞共培养,细胞平均存活率为78.10%,与细胞共培养5s后能够在细胞内达到良好聚集效果。C组脊髓损伤中心荧光强度高于A、B组。C组脊髓铁元素含量高于A、B组,D组测定铁含量高于C组(P<0.05),E组测定铁含量高于C组(P<0.05),D组测定铁含量与E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载药微球聚集在损伤中心,可进入神经细胞胞体内。结论:磁性纳米C3转移酶药物载体可靶向聚集在损伤区局部,载药微球可进入脊髓损伤区神经细胞内;损伤后施加外磁场30min,载药微球可达到最佳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 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神经纤维200 (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 blot半定量、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露醇引起高原脑水肿患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患使用甘露醇引起高原脑水肿后出现的肾损害。结果与高原地区其他脑水肿相比,高原脑水肿病人使用甘露醇后对肾损害程度重、发生率高、发生时间短,具有非常显差异。结论甘露醇更易引起高原脑水肿致肾功能损害,有时是不可逆性肾损害,须控制使用剂量及尽早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氨茶碱对缺氧性动物吸入NO肺动脉高压反弹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检测法,由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监测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结果:急性缺氧猪吸入10-5NO后,mPAP明显下降,突然停止吸入NO而改吸室内空气后,下降的mPAP逐渐回升,5min时恢复到吸入NO前水平,10min时已明显高于吸入NO前水平,与此同时,缺氧动物血氧分压反较吸入NO前低;而当急性缺氧猪在停止吸入NO的同时,静脉推注氨茶碱后,虽然下降的mPAP有所回升,但回升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停止吸入NO30min时仍低于吸入NO前水平。结论:氨茶碱对缺氧性动物吸入NO肺动脉高压反弹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红  陈有万  谭永莉  吴颖莹 《吉林医学》2011,(30):6342-6342
目的:讨论78例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使用呼吸机之前,测患者的血气、心率及呼吸频次,使用呼吸级后监测24 h、48 h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平喘解痉、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48 h的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对于治疗COPD伴2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原环境下建立高原肺水肿(HAPE)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地塞米松组(D)、普萘洛尔组(P)、睡眠干扰组(G),在海拔3700 m高原冬季环境下,给动物以13.3 ml/min速度输37℃生理盐水200 ml,20 min后再输200 ml,共输400 ml。试验中观察动物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率等情况。结果 G组3只发生HAPE,P组2只,而N组和D组没有发生;G组的肺含水量比N组明显增高(P〈0.01),P、D组肺含水量比N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原现场,通过输液诱导方式,在药物影响肺重吸收功能和睡眠干扰情况下,复制出了肺泡型HAPE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甲级愈合77例,局部渗出15例,经换药及四联抗结核治疗,12例痊愈,3例有窦道形成,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第3次手术治愈。随访0.5-15年,2例局部复发。结论:围手术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广泛彻底病灶清除,消除残腔,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EPO单克隆抗体,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材料。方法: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对该细胞株扩增培养,注射入BALB小鼠腹腔内,(7~10)天后搜集腹水并进行腹水抗体效价测定,提纯,浓缩,进行抗体浓度测定。结果:得到一株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制备出高效价的EPO单克隆抗体。结论:该E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蛋白酶酶切EPO之多肽片段能否抑制EPO促红系形成。方法:对大鼠骨髓进行红系定向体外培养,加入胰蛋白酶酶切EPO之多肽片段干预,观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之数量,判定胰蛋白酶酶切EPO之多肽片段对红系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胰蛋白酶酶切EPO之多肽片段加入干预培养后,CFU-E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胰蛋白酶酶切EPO之多肽产物体外能对抗EPO,抑制红系增殖。其可作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