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患者,女,42岁,因头晕、头痛,加重伴呕吐2周于2005年9月14日入院。术前诊断为脑动脉前交通支动脉瘤再次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高血压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自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详。无过敏史。MRI检查:右侧额叶血肿,并破人脑室。双侧脑室额角、枕角内均可见血肿,血肿位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相似文献   
2.
陈晴莎  蔡瑛  角述兰 《海南医学》2009,20(1):143-144
麻醉期间药物过敏反应虽不十分常见,但一旦发生,将危及生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现报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1983年至1986收住的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正术时,选用快速诱导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处理,无一例死亡或瘫痪。这种方法能确保用“唤醒试验”监护脊髓功能。由于这种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故及时补充血容量是麻醉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2岁,12Kg。因先天性右侧斜颈,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右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患儿既往健康,术前检查无异常发现。麻醉前用药:哌(口替)啶15mg,异丙嗪12.5mg,东莨菪硷0.15mg,肌注。30分钟后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循环的变化及术毕的清醒情况.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麻醉诱导、气腹前后及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气腹毕及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5 min丙泊酚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毕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迅速苏醒、拔管早,定向力恢复快.七氟醚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快通道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角述兰  陈晴莎  杜斌 《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目的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原(the 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the platelet,PLT)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25例,在24h内输血量〉3500ml,监测输血前和输血后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溶解,应及时动态监测并解决相应问题,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晴莎  王艳  杜斌 《海南医学》2009,20(2):43-45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七氟醚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的比较。方法24例择期行肾上腺切除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C组)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组)12例。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复合七氟醚用于麻醉维持。观察两组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探查肿瘤、结扎肿瘤血管、切下肿瘤、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自主呼吸恢复及呼之睁眼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P组SBP探查肿瘤时明显升高,结扎肿瘤血管、切下肿瘤、手术结束时明显下降(P〈0.05),DBP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结扎肿瘤血管、切下肿瘤、手术结束时明显下降(P〈0.05),HR在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时下降(P〈0.05)。C组SBP、DBP在麻醉中除探查肿瘤时,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HR手术开始时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间比较,探查肿瘤时,P组SBP明显高于C组(P〈0.05),手术开始至肿瘤切下期问,P组HR明显快于C组(P〈0.05)。麻醉中P组8/12患者除使用麻黄碱外,需复合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C组3/12患者使用麻黄碱,其他患者未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停用雷米芬太尼(9.1±4.2)min自主呼吸恢复,(11.5±5.2)min呼之睁眼。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七氟醚用于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麻醉,对控制血压、心率安全有效,易于调控,诱导过程平稳,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低,术中循环功能、麻醉深度的维持可控性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时尤为明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时需复合血管活性药物才能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该三药起效快,消除快,停药后麻醉恢复所需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麻醉诱导中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40例ASAⅡ级合并高血压病行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前血压控制满意,术晨服用日常服用的降压药,随机分为F(芬太尼)组和R(雷米芬太尼)组,均未使用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分别为咪达唑仑、芬太尼(F组)、雷米芬太尼(R组)、罗库溴铵、异丙酚,依次静注后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肌肉强直、意识是否消失,并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插管后10min(T5)的监测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组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对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程度明显大于F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1.5ug/kg能有效地抑制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维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8岁,体重55kg,因高温水泥烫伤全身面积多达67%,其中Ⅲ度33%,Ⅱ度34%,合并吸人性损伤入院.于伤后第41天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下行头部,双大腿取皮,双上肢,胸腹创面植皮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术中静脉单次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10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D组)或生理盐水2 ml(S组),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注药后10 min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2 h及术毕进行微量血糖分析。结果应用地塞米松后血糖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术毕,而生理盐水组血糖无显著变化。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应输注含糖溶液,慎重使用地塞米松,并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