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抗凝,观察组患者给予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Ca~(2+)、HCO_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效果显著,不影响患者肾功能,有利于维持患者电解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324例出院的ACS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清基线non-HDL-C水平对随访期间初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及次级终点事件(Ⅳ级心功能衰竭和再血管化治疗)的相关性。结果:①初级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高于未发生事件组患者[(3.75±1.12)mmol/L∶(3.07±0.69)mmol/L,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基线non-HDL-C对初级终点(OR值2.996,95%CI1.269~7.072,P=0.012)和全因死亡(OR值2.983,95%CI 1.189~7.482,P=0.020)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但对次级终点事件的发生无预测价值。结论:血清non-HDL-C对ACS患者初级终点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监测ACS预后及指导调脂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南京明基医院急诊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急性组(n=80)与稳定组(n=40)。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检测指标在AECOP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急性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稳定组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hs-CRP、NT-ProBNP在各自最优界值点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9、0.9459。NT-ProBNP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hs-CRP,且NT-ProBNP的诊断特异度略高于hs-CRP。结论血清hs-CRP、NT-ProBNP对于AECOPD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对AECOPD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6-06—2018-01期间我院收住重症监护室(ICU)的80例严重呼吸困难而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具有主治以上职称的心脏病或危重病医师在不知BNP测定结果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临床检测指标及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B、C 3组。其中A组患者8例,非CHF所致的呼吸困难;B组患者31例,有心室功能不全但同时合并其他非心源性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C组患者41例,CHF所致的呼吸困难。将测得的BNP值与心脏病或危重病科医生所作的诊断作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BNP测定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BNP截断值。结果:C组患者的BNP值显著高于A、B组,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过量组患者的BNP值显著高于容量缺乏或平衡组(P0.05)。结论:BNP水平是鉴别诊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的良好指标;对该类患者,亦可作为容量管理的一个客观指标。促进早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发生严重房室阻滞(AVB)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律失常中心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且出院诊断为HCM的患者126例,男性71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7.02±14.93)岁。根据是否有高度及以上AVB,将患者分为严重AVB组(28例)和非严重AVB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103例植入起搏器,22例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1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非严重AVB组患者年龄(58.0±13.2)岁,女性45例(45.9%);严重AVB患者年龄(53.5±19.8)岁,女性10例(35.7%)。非严重AVB组与严重AVB组比较,心房颤动比例、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使用率显著升高,而糖尿病比例显著降低、QRS时限明显缩短(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5.023,95%CI:1.452~17.382,P=0.011)是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HCM患者中,糖尿病是发生严重AVB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肽与大观霉素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宫颈糜烂患者68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实施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大观霉素2.0g双侧肌肉注射,共1天;口服胸腺肽肠溶片20mg,每天2次,共10天.对照组32例,按上述方法 激光治疗后,口服罗红霉素0.15g,每天2次,共10天.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时回医院检查,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3.12%,治疗后8周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大观霉素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方便,可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腹腔灌注热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5月的13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病理学显示肿瘤侵犯浆膜层,Ⅲ期以上。采用HLFP方案:羟基喜树碱(HCPT) 四氢叶酸(LV) 5-氟脲嘧啶(5-FU) 顺铂(CDDP),在手术后14~21d进行腹腔灌注化疗,然后运用国产NRL-001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进行全腹加温120min,第8天重复上述治疗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采用常规化疗4~6个周期。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结果8例术后癌胚抗原(CEA)明显增高,治疗后6例降至正常;1例术前即有肝转移患者仍在治疗中,现病情稳定,带瘤生存16个月,1例复发,11例无病生存,中位无病生存期22.5个月。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灌注热化疗,对于分期较晚特别是肿瘤侵犯浆膜层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疗效高、毒副反应小等优点,对于杀灭术后腹腔内残留肿瘤细胞及病灶,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