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例)采用SBT指导撤机,对照组(n=3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导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SBT在及时脱机、减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SIMV撤机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1 前言中国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旗等)中的县级医院主要是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大多数为二级医院,部分为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国家卫健委《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要求以急危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为患者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临床好转期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肺功能1秒率(FEV1%)、体重指数(BMI)和踝肱指数(ABI),观察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共纳入70例COPD患者,平均ABI(1.0±0.2),平均BMI(27.1±5.5)kg/m~2,平均腹围(AC)(98.5±12.6)cm;2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COPD患者的年龄偏大[(70.8±10.7)岁vs(68.8±9.7)岁,P0.05)],体型偏瘦[BMI(25.5±4.8)kg/m~2vs(28.4±6.5)kg/m~2,P0.05],腹围偏小[(91.1±9.8)cm vs(103.8±15.2)cm,P0.01],FEV1%更差[(34%±6%vs 49%±10%,P0.05];亚组分析发现,合并PAD的男性COPD患者较无PAD的COPD男性患者,BMI更小[(25.6±5.8)kg/m~2vs(28.9±6.9)kg/m~2,P0.05],腹围更小[(92.2±16.1)cm vs(105.4±15.8)cm,P0.01]。合并PAD的女性COPD患者较无PAD的COPD女性患者,BMI更小[(24.9±4.7)kg/m~2vs(27.5±6.3)kg/m~2,P0.05],但腹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7±13.1)cm vs(93.2±15.6)cm,P0.05)。结论:合并PAD的COPD患者年龄更大、具有更瘦小的体型和腹围以及进展的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 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苯二氮卓艹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就医时间的调查,指导此类病人及时就诊。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就医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并按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长短判别就诊的及时性。结果9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仅有9.32%的患者在发病<1h就医,1~6h为27.23%,6~12h为33.16%,而>12h高达30.30%。较及时就医者为36.55%,不及时就医者为63.45%,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36.69,P<0.01)。结论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未能早期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院前急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降低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方法确定主题为"院前急救风险管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分析风险因素、确立高危因素、制订控制方案,以降低失效模式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院前急救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投诉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减少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对降低院前急救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血液透析系统的水处理工作原理及其维修与维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120"院前急救的特征和病种的构成.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120"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我院"120"院前急救病人收人住院率27.64%,病种以创伤为主,占收入住院数的68.18%,占总死亡人数的76%,但单病种死亡率以心脑血管疾病最高,达6.67%.结论我院院前急救任务繁重,重症病人多,故应加强急诊科队伍建设,提高创伤急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水平,以提高"120"院前急救的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4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继续进一步治疗,未有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