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1例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病窦综合征4例;19例有阿斯氏综合征发作史,2例有程度不同的脑供血不足表现.21例均安置埋植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更换起搏器2例,共23例次,均获成功.经随访5月~5年,除1例因电极脱位而猝死者外,22台起搏器均正常.所有患者因心律失常引起的主要症状均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或轻体力活动.表明埋植式起搏器是治疗伴有阿斯氏综合征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对静脉的选择和电极导管的固定,对电极脱位、感染和皮囊破溃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电极导管值得推广应用;术后应避免置有电极上肢过度活动;更换生理性起搏器是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连续观察30名初发心肌梗塞(MI)患者(平均年龄47岁),预测出院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MCC)。平均随访17个月,12名患者有MCC,其中6名(50%)有明显心绞痛,2名(16%)发生再梗塞,作者单位:266002青岛市...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0岁,因发热、乏力3天,伴恶心、呕吐,上腹痛1天,于1986年1月5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8℃,脉搏108次,呼吸44次,血压80/60。一般状况差,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充血。心尖搏动弱,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心音低钝,节律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炎患者,发现其有特征性改变。现将经手术及心包穿刺术证实为心包炎的16例超声检查结果作一分析。16例皆系住院患者,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2岁。经穿刺、胸片及病理检查后诊断为癌性心包积液者6例(由纵隔肿瘤或  相似文献   
5.
40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超声心动检查。术前主要诊断为风心症,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是城墙样或马鞍样改变,各房室内径明显增大,尤以左房增大最著,心功亦示不良。术后复查见二尖瓣的平顶样改变已消失,代之以人工生物瓣的正常活动图形,各房室内径缩小,亦以左房最著,回缩率达23.8%,左室回缩率为11.2%,右室回缩率为10.6%。而主动脉根部却相应增宽,增定率达9.1%,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78~1986年共施行先心病心导管检查或造影202例,现结合资料对心导管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先心病的价值作一比较。临床资料本组男98例,女104例;年龄3.5~37岁,平均14.7岁。其中选择性右室造影39例,左心导管检查及左室主动脉造影2例。有完整手术资料者83例,二维超声检查(个别病人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资料俱全者41  相似文献   
7.
我院应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较满意。本组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者23例,急性心肌梗塞者14例,充血性心肌病者1例,梅毒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2例。其中心脏中度至高度扩大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16例,急性左心衰竭及肺水肿者18例.经强心、利尿剂治疗无效及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差或易中毒者5例,严重肺循环高压咯血者1例。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心脏明  相似文献   
8.
左心功能测定对临床的诊断、治疗、观察等都有重要意义。过去多用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等方法进行测定,因其为创伤性,且设备操作复杂,不易推广。近10多年来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是一种新发展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现将本院近两年来临床资料较全的左心功能测定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粘液瘤是心腔内的原发性良性肿瘤。据统计,本病多发生在左心房,约占75%,20%发病在右心房。以往因缺乏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其临床表现与体征又错综复杂,患者生前明确诊断较困难。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特别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对心脏粘液瘤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省曾报告2例。本文报告1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左心房粘液瘤者,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以下简称Hocm)有称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者。在左心室收缩时,肥厚的室间隔突入左室腔及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使左室排血受阻,故也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Hocm临床并非少见,但因创伤性检查有局限性,加之本病一些特征性表现常不明显而诊断困难。近年来,无创伤的超声检查已用于临床,对Ho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可靠。本文对23例Hocm进行多项指标的测定(包括左心功能,左室重量等测定),并与42例正常人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以探讨各测值指数对Hoc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