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干细胞靶向问题亟待解决。该文阐述干细胞靶向传递的新策略--磁力靶向传递技术,重点介绍该技术应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背景、优势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方法 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Ⅰ型胶原(Col-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聚纺丝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使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100%浓度Col-Ⅰ/PVA共聚纺丝浸提液、50%浓度Col-Ⅰ/PVA共聚纺丝浸提液、空白对照、阳性对照4个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在1、2、3、4、5、6、7 d的光密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判定细胞毒性的级别;直接接触共培养L-929细胞,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Col-Ⅰ/PVA共聚纺丝上的生长情况;将Col-Ⅰ/PVA共聚纺丝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分别植入昆明小鼠皮下,于术后1、3、9周取标本大体观察包膜情况,HE、Mallory三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MTT法:2个实验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增殖率均为90%~123.61%,Col-Ⅰ/PVA共聚纺丝的细胞毒性评级为0~Ⅰ级;直接接触法:细胞与Col-Ⅰ/PVA共聚纺丝直接接触共培养,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并附着生长。皮下植入的Col-Ⅰ/PVA共聚纺丝和PET纤维在1、3、9周均有包膜形成,且随时间的延长包膜透明度增高,包膜周围炎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随时间的延长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Col-Ⅰ/PVA共聚纺丝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且细胞毒性和组织相容性均在临床应用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对家兔脑血管的扩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本实验观察了补阳还五汤注射剂对家兔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实验方法实验共用家兔22只,体重2.5kg左右。家兔以3%戊巴比妥纳1ml/kg静脉麻醉。其中11只先描绘其脑电阻图、前肢电阻图和心电图,并由心腔抽血检查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然后静脉注射补阳还五汤注射剂(剂量为1.5ml/kg)。以每分钟约1ml之速度静脉注射,注射后5、10、15、20、25、30分钟记录脑电阻图、肢体电阻图及心电图,注射后30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聚乙烯酰胺(PEI)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贵州小香猪bMSCs,选取第3代bMSCs,用含铁浓度为4、6、8、10、12μg/ml的DMEM/F12培养液孵育24h,未标记组为对照。通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胎盼蓝染色、MTT检测及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实验,探讨不同PEI/SPIO浓度对bMSCs标记效率、细胞活性、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铁浓度为8μg/ml以上的SPIO标记bMSCs后,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均接近100%。与对照组相比,Fe浓度为4、6、8μg/ml的PEI/SPIO标记的bMSCs活细胞比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浓度为10μg/ml时,活细胞比率约为(80.24±1.34)%,Fe浓度为12μg/ml时,活细胞比率约为(75.44±2.33)%,两者对细胞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4、6、8g/ml的PEI/SPIO标记的bMSCs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10、12ug/ml组在诱导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死亡。结论含铁浓度8μg/ml是PEI/SPIO标记干细胞的适宜浓度,既能高效地标记bMSCs,又不影响bMSCs的细胞活性及增殖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骨科技术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胫骨成角短缩畸形精准矫形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胫骨成角伴短缩畸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19岁,平均16.5岁。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6例,胫骨、股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肢体短缩畸形3例,骨折畸形愈合16例。术前患侧肢体短缩1.5~9.5 cm,平均6.2 cm。采取数字化骨科技术分析患肢三维空间存在的畸形,模拟截骨矫形和延长的手术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3D打印个性化辅助截骨矫形导航模板,借助外固定架辅助胫骨延长。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新生骨塑形情况、肢体延长长度、下肢力线、成角畸形有无复发。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8个月。1例发生针孔浅表感染,经清洁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无骨不连、足部马蹄状畸形、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胫骨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计划完成骨延长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为12~20周,平均11.6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为18~26周,平均14.9周;愈合指数为21~78 d/cm,平均63.4 d/cm。延长过程中1例患儿膝关节屈曲活动较健侧减少15°,经理疗锻炼后好转,并完成肢体延长达到预期矫正效果。结论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胫骨畸形实施精准矫形,借助外固定架辅助矫形术后肢体延长,可获得较好疗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腱止点软骨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1例来源于交通事故的健康志愿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腱止点标本,胰蛋白酶去除纤维组织后Ⅱ型胶原酶消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表型.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见软骨细胞内蓝紫色异染颗粒,细胞核深染;细胞周围有少量异染颗粒出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细胞细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细胞核不着色,具有软骨细胞共同生物学特性.结论 成功分离提取了腱止点软骨细胞,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关节软骨细胞相似,但细胞密度低于相同方法分离的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建立活体兔膝关节腔内磁靶向细胞移植模型,探讨纳米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的种子细胞磁靶向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8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在其左膝股骨滑车中央制造直径5 mm、深6 mm的圆柱形骨软骨缺损,实验组(n=4)缺损内置入钕铁硼强力磁体,对照组(n=4)置入骨水泥;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同种异体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经BrdU及SPIO双重标记后注入上述活体兔膝关节腔内,1周后取缺损区组织分别行HE、普鲁士蓝染色及BrdU显色.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HE染色示实验组缺损区内大量细胞聚集生长,SPIO及BrdU双重标记结果显示其来源为外源性注入,形态类似软骨细胞;对照组见缺损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间以大量炎性细胞,SPIO及BrdU双重标记示外源性注入的细胞散在分布,少量集中于缺损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倍镜下缺损区阳性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t =6.343,P=0.001).结论 该模型可较好完成SPIO标记的关节软骨细胞活体兔膝关节腔内的磁靶向移植研究,并证实磁靶向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移植细胞向目标区域聚集生长的效率,且能保留较高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两例颈椎高位脊索瘤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颈椎模型,对颈椎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中参照模型,达到术中精确置钉效果.结论:3D打印技术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颈椎肿瘤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它在颈椎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