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pressure,IAH)是普通外科手术及腹部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起病隐匿,如不予以重视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进展为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根据患者IAH的压力适当提高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但过高强度的PEEP可能对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拟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根据患者腹内压力予以相应比例强度的PEEP对患者氧合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探索合适的PEEP治疗区间.  相似文献   
3.
<正>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FNH被定义为肝脏内由形态良性的肝细胞构成结节,而结节外肝组织在组织学上正常或基本正常[1]。2006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4.
例1,男,38岁。诊断:1、原发性肝癌(Ⅲ期),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予头孢他啶预防感染,术后第10天予羟喜树碱、氟尿嘧啶化疗,化疗后第5天出现腹痛、腹泻,伴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粪便球杆菌比为2:1;血培养阴性,粪便常规:未见真菌,粪便显微镜下示伪膜。考虑伪膜性肠炎,停化疗药物,口服去甲万古霉素、微生物酵素、谷参肠安、整肠生、谷维素,健康人大便滤液保留灌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清蛋白等治疗而痊愈。  相似文献   
5.
空肠异位胰腺组织致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36岁。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屈曲位疼痛稍减轻,无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曾排黏液稀便2次,无血便。查体:体温:37.0℃;脉搏:95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 ),腹肌稍紧张,未触及包块,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亢进。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7.34×109/L;GR0.83。血、尿淀粉酶正常。初步诊断:(1)腹痛待查: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2)急性腹膜炎。予胃肠减压、制酸、抗感染等治疗后腹痛…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FNH被定义为肝脏内由形态良性的肝细胞构成结节,而结节外肝组织在组织学上正常或基本正常[1]。2006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方法,并评价其疗效,以提高肝癌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2003年9月以来本院17例肝癌肝移植诊治过程,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果17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均顺利恢复,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14例存活,3例死亡,此3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7个月、9个月因肺和(或)肝转移死亡外,14例均存活中带癌生存3例,1年以上6例,6~12个月5例,3~6个月3例。结论肝癌是肝移植相对适应证,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并进行术后合理治疗,部分病人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套叠类型,小肠型11例,回结肠型6例,结肠型3例,空胃型1例,经行手法复位、根治性结肠切除术、空回肠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后均痊愈,随访无复发.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肠管器质性病变诱发,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肝移植术后迁延型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对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迁延型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应用尿激酶治疗,1例用常规保肝降黄治疗。结果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迁延型胆汁淤积症的时间为18~43 d,平均(27.2±7.4)d。出现迁延型胆汁淤积症后进行肝穿刺病理切片发现胆道周围毛细血管网有广泛微血栓形成。4例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患者7 d及28 d后胆红素和谷胺酰转肽酶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未经尿激酶治疗的1例因黄疸持续升高,肝衰竭而再次进行肝移植。结论应用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迁延型胆汁淤积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