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28例,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男16例,女1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18例,C型10例。采用解剖型钢板、拉力螺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24mo,平均12mo。疗效按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优14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1%。2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度疼痛,其余均恢复较好。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能较早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修复兔骨缺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良  邓江  苑成  阮世强 《山东医药》2010,50(20):45-47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自体红骨髓(ABM)修复骨缺的效果。方法选取36只家兔,随机分A、B、C、D、E、F共6组,各组种植体分别为CHA/IGF-Ⅰ/ABM、CHA/IGF-Ⅰ、CHA/ABM、CHA、ABM、空白。术后于4、8、12周分别对动物的一般情况及伤口进行观察,每次观察后随机处死家兔2只并取材,以组织学方法观察成骨情况。成骨情况按Lane-Sandh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4、8、12周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A/IGF-Ⅰ/ABM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丝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 1999年8月至2006年7月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96例.所有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C形臂X线机监控下呈平行等腰三角形、倒立等腰三角形或纵行3枚钉方式布局固定3枚空心钉.结果 内固定失败8例,其中空心钉固定长度不够、螺纹未超过骨折线、术后骨折移位1例,留置过深穿出股骨头3例,复位不良骨折两断面见台阶2例,复位不良伴感染2例.结论 术前对骨骼质量、骨折类型综合评估,术中提高复位质量,把握牢固固定,注重操作细节对减少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率都是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7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随访7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骨性都愈合,术后没有伤口感染和固定物松动。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而骨折复位则多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高达20% ~ 40% [2,3].为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骨科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因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手术创伤小,能间接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术后伤口并发症较少,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已成为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侧卧位与仰卧位牵引架牵引:术中通过充分对抗肌肉对抗力后,仰卧位对骨折端前后移位不好控制或纠正;侧卧位更方便纠正断端移位,且减少髋部软组织对手术操作的干扰。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的闭合复位方式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侧卧位应用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通过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仰卧位牵引架组17例,侧卧位人工牵引组17例,侧卧位牵引架组2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3组患者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 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②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侧卧位牵引架组100%,侧卧位人工牵引组82%,仰卧位牵引架组59%,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显著高于仰卧位牵引架组(P=0.002),侧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手术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仰卧位牵引架组及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 < 0.05);④术中出血量:仰卧位牵引架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2)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骨折愈合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30)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 < 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3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表明,应用侧卧位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更少、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RCID: 0000-0002-4621-2653(袁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四肢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如何进一步改进内固定技术,降低四肢骨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成为广大骨科医生的努力方向。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我科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阮世强  邓江  王世强  袁野 《吉林医学》2013,34(12):2305-230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引流封闭(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Ⅲa型20例,Ⅲb型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约(5 cm×5 cm)~(15 cm×8 cm),骨外露面积约(2 cm×1 cm)~(6 cm×2 cm),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对照组经清创外固定术后传统换药治疗。两组均在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外伤至手术时间均在6~8 h内。骨折于外固定术后随访6~14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结果:试验组:软组织缺损在植皮术后平均11 d治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平均7.5个月。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2.3%。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40 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个月,发生2例感染并形成慢性骨髓炎,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76.9%。结论:VSD能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新鲜、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其联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 cm大段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3组,分别植入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自体红骨髓/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复合人工骨材料。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从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成熟骨结构形成及植入物的降解分析比较,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组成骨能力及材料降解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P < 0.05)。表明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有显著效果。关键词: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骨移植;扫描电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05  相似文献   
10.
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本实验用全物理过程将天然材料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和壳聚糖(Chitosan,CS)适当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探索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蚕丝脱胶、溶解并提纯得到适当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将丝素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按适当比例混合,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成SF—CS三维支架材料。观察指标:采用液体替代法检测SF-CS支架材料空隙率,并应用显微镜观测其平均孔径及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SF—CS三维支架材料平均孔径为60um,孔隙率为82.9%,完全符合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要求。结论用全物理过程可初步制备SF-CS三维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和较好孔隙率,该方法有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材料有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较为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