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测定与血糖,血脂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与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患者血中oxLDL浓度增高,单纯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患者同样也引起oxLDL上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oxLDL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活动性病灶的预测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凯  闻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103-104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鞘,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子宫动脉造影发现,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子宫动脉后,可以阻断子宫肌瘤的血供.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痛经缓解,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既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子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患者共120个肾肿瘤行VTQ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检查时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肿瘤内及肾皮质内,测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记录,分别比较SWV值和SWV比值(肿瘤SWV/肾皮质SWV).结果 病理证实良性肾肿瘤24个,其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个,中胚层肾瘤2个,嗜酸细胞型腺瘤1个.恶性肾肿瘤96个,其中透明细胞肾癌78个,乳头状肾癌5个,嫌色细胞肾癌7个,肾尿路上皮癌4个,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及肾母细胞瘤各1个.良性肿瘤与对照肾皮质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以及透明细胞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SW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技术可以提供肾肿瘤的弹性信息,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缩短起搏器房室间期,阻断心室起搏后室房逆传引起的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起搏器程随访中8例发生PMT患者的资料,PMT均由心室起搏后室房逆传引起,经缩短AV间期处理PMT。结果 8例患者均通过缩短AV间期阻断心室起搏后室房逆传从而终止PMT,最短感知AV间期85ms,最长120ms,平均104±9ms。心电图房室间期(心房感知延迟+感知AV间期)最短120ms,最长150ms,平均136±12ms。结论缩短AV间期能有效阻断心室起搏后的室房逆传,从而消除其介导的PMT。短AV间期未对血流动力学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中深度和介质因素对组织硬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选用猪的4种离体组织,其中3种作为介质(脂肪、肌肉和肝),3种作为被测物体(肾、肝和肌肉),取2 cm、3 cm、4 cm和5 cm4种测量深度,分别测量3种物体在不同深度不同介质下的剪切波速度(Vs)值.结果 将深度2、3 cm的Vs值作为一组,4、5 cm的Vs值作为一组,两组V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深度越大物体Vs值越小.不同介质下物体Vs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估组织硬度时,不同测量深度及介质对物体弹性测量值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检测系统间ALT测定结果具可比性的尝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使不同检测系统间丙氨酸转氨酶(ALT)测定结果具可比性的方法。方法 分别使用混合血清和校准品对各检测系统作共同校准。结果 说明在日立7150和奥林巴斯AU1000型间无论使用混合血清或校准品进行共同校准后。在病人标本ALT测定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 通过校准,并且不断以病人标本结果做验证。才能使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ALT测定结果具有可比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妇室性心律失常中室性并行心律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动态心电图特点(DCG),并探讨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回顾210例室性心律失常及33例正常孕妇的DCG资料,以时间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并结合逆向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对期前收缩起源进行定位,分为左、右室起源。依据DCG定位将患者分为室性期前收缩组(左室组、右室组)59例、室性并行心律组(左室组、右室组)151例和对照组33例,比较各组总心搏数、室性期前收缩数、心律失常指数以及HRV、交感活性和迷走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总心搏数较健康对照者增多(P0.05)。室性并行心律组室性期前收缩数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多(P0.05),但两组在起源点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室性并行心律组与室性期前收缩组HRV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性并行心律组各项指标较同侧心室来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HRV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右室起源的室性并行心律HRV指标下降更明显;室性期前收缩的构成比高于室性并行心律,二者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或妊娠期生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老年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用雌三醇联合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92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雌三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另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在老年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用雌三醇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可降低阴道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胎儿心电图(FECG)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并追踪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本院检诊的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根据胎儿心电图表现结合出生后新生儿体表心电图结果,将病例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随访母-胎状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胎儿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共23例,其中室上速13例(56.5%),房扑5例(21.7%),窦速3例(13.0%),房速2例(8.7%)。室上速初诊时其母孕周明显小于房扑胎儿孕母的[(32.47±4.42)周vs(35.89±1.11)周,P<0.05],房扑胎儿持续性心律失常、胎心结构异常(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中度返流)、及胎儿水肿的发生率均较室上速胎儿高(分别为60.0%vs30.8%;40.0%vs7.7%;40.0%vs23.1%,P均<0.05),所有病例产前未予以药物干预,持续快速性心率致胎儿水肿者予以剖宫娩出,其余密切监测至胎儿娩出,窦速胎儿心律多可在妊娠期自行恢复,室上速、房扑、房速胎儿在出生后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胎儿心电图(FECG)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分析心律异常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本院125例因产前检查异常行FECG检查的病例,结合心脏超声和临床资料分析胎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及转归。结果(1)胎儿异常心电图40例(32%),其中房性早搏30例(24%);室性早搏3例(2.4%);胎儿心动过缓3例(2.4%);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1.6%)和紊乱性房性心律1例(0.8%)。(2)一般原因为孕妇急性呼吸道感染,胎儿结构异常,母体抗核抗体阳性为主,分别占72.5%、12.25%和10%。(3)6例终止妊娠,1例死胎。结论 FECG能快速、准确诊断心律失常,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