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我院1984年7月以来,使用UL-I型液电效应碎石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北京医学院泌尿研究所联合研制)治疗膀胱结石症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小结石CT诊断价值探讨(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5-03~1997-10对43例平片及B超检查阴性的肾绞痛病人行CT检查结果,探讨其诊断价值。1资料及方法1.1选择研究对象对肾绞痛伴血尿病人,而X线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未显示尿路结石者共4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6例髓样脂肪瘤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超声显示强回声团。CT平扫示肾上腺区域低密度肿块26例,4例钙化,2例出血,10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10例MRI显示T1WI、T2WI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结论髓样脂肪瘤影像学检查较具特征性,CT检查是髓样脂肪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石骨症又称大理石骨、脆性骨质硬化病(Osteopetrosis)、广泛性骨质硬脆病(Osteo sclerosis fragilis generalisata),广泛性先天性骨质硬化(Osteosclersis congenita diffusa)、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及粉笔样骨等。该病系一种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Albers-Schonberg氏于1904年首先报导,1924年,Clairmont和Sching氏首次证明其遗传性。多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散在病例报导,但国内报导例数不多,一个家族中多病例的报导尤为少见。现将我们自1960年以来,追溯检查的一个家族内两个母系三代共9例石骨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寰枢椎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重建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CT扫描及CT图像后重建评价.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对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显示清楚,能直观地显示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是目前诊断寰枢椎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平片检查对二尖瓣狭窄程度作出初步判断,有关平片估计二尖瓣狭窄程度国外早有报导,但国内尚无介绍。经对5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平片分析和归纳,认为肺循环高压征象对估计二尖瓣狭窄程度有一定价值,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荣  付兵  曹瑛  彭竹琴  闵维阳 《四川医学》2012,33(10):1830-183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