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正中开胸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正中开胸插管组)和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外周插管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结果 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正中开胸插管组43例,外周插管组37例。正中开胸插管组年龄18(14,32)岁,其中男21例、女22例;外周插管组年龄16(10,27)岁,其中男18例、女19例。外周插管组转机时间201(164,230)min,显著长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43(97,188)min(P<0.001)。外周插管组停机后乳酸值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2(1,2)mmol/L vs. 1(1,1)mmol/L,P=0.002]。外周插管组体外循环期间白蛋白使用量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0(0,20)g vs. 0(0,0)g,P=0.004]。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使用量无显著差异[0(0,2)U vs.0(0,0)U,P=0.117]。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4(11,19)h v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猪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及羊的左心室辅助的中短期大动物心肺辅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选取家猪3只(体重74 kg、82 kg、110 kg;均为雌性,月龄5~6个月),实验用小型猪1只(体重43 kg,雄性,月龄5~6个月);山羊1只(体重78 kg,雌性,月龄5~6个月)。所有实验动物均为健康动物,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实验猪常规术前准备后完成颈动、静脉置管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并转流24~72 h。实验羊完成心尖部和降主动脉置管的清醒左心室辅助,转流时间为24 h。实验过程中监测血气、凝血相关指标及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实验结束后动物于麻醉状态下处死。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检测指标结果满意,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猪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及羊的左心室辅助的中短期大动物心肺辅助模型可行性及稳定性高、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4.
2020年10月,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和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共同发布了《2020 EACTS/ELSO/STS/AATS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专家共识》,该共识为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的选择、管理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该共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剩余机血经超滤处理,是否可提高机血回输后对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的增长量、减少机血回输量和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0名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对照组(n=30)将剩余机血直接经主动脉插管回输或收集至输血袋中经外周静脉回输;超滤组(n=30)则对机血进行超滤浓缩处理后回输。比较两组机血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及游离血红蛋白增长量(△Hb,△PFHb)、机血回输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肌酐增长率及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发生率。结果超滤组机血输注完毕后△Hb高于对照组[△Hb(18±11) g/L vs (12±6) g/L,P=0.03],机血回输量少于对照组[550(325,615) ml vs 1 000(900,1 180) ml,P 0.001],回输后患者△PFHb高于对照组[100(0,200) mg/L vs 0(-100,0) mg/L,P=0.03],术后24 h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血肌酐增长率及AK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机血直接回输相比,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剩余机血经超滤处理后回输可有效提高患者Hb水平、减轻液体负荷,虽然机血超滤可引起PFHb升高,但未发现与术后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是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标准化,但是对于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单独应用,或以不同组合联合应用,最佳治疗模式目前尚无定论,且影响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较多。现对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综述,重点探讨该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长时间心肺转流(CPB)患者中,对比研究应用微聚体滤器(SQ40s滤器)与普通输血器处理剩余机血与Cellsaver回收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CPB需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的成人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SQ40s滤器,n=30)与对照组(普通输血器,n=30),组内随机分为剩余机血组(n=15)和Cellsaver回收血组(n=15)。主要临床终点指标:扫描电镜滤膜残留物观察。次要临床终点指标:CPB前、CPB停机时、滤过后、术后24 h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肌酐。术毕及术后1 h、3 h、12 h、24 h的呼吸指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扫描电镜半定量分析,实验组滤膜残留拦截物明显多于对照组[(0.633±0.127) vs (0.245±0.040),P=0.001]。呼吸指数呈现时间效应且实验组患者术后12 h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27),术后24 h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6.73(89.58~119.04)μmol/L vs 113.93(97.65~153.38)μmol/L,P=0.029]。其他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时间心肺转流过程中,应用SQ40s微聚体滤器可以拦截回收血液中的微聚体,并对血液成份无影响,潜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甲基泼尼松龙在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应用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SMART)各子中心主动脉全弓置换术(TAR)术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现状、终点指标发生率以及体外循环管理策略的异同,为SMART试验和国内其它中心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向9个中心的SMART研究负责人发放SMART试验前期调查问卷,包括围术期激素应用的种类、剂量和时机、终点指标的发生率和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涉及温度管理、选择性脑灌注和神经保护药物)。结果 9个中心TAR手术术后30天死亡率为2.3%~8%,糖皮质激素使用存在差异,体外循环管理普遍采取下半身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的策略,脑灌注的方式及监测手段、温度管理、神经保护药物的用药剂量时机也存在差异。结论甲基泼尼松龙在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作为SMART研究实验设计、样本量计算、终点指标选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首选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对于肝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肝素过敏,指南推荐采用比伐卢定抗凝[1].国内外对比伐卢定 CPB中抗凝经验非常有限[2...  相似文献   
10.
药物流产也称药物抗早孕,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计划生育领域内使用较多的一种流产方法。药物流产可避免器械式人流的缺陷,特别是对于一些器械人流的高风险人群,如剖宫产一年内,人流半年内或有多次人流史,长期服用甾体避孕药或哺乳期,子宫畸形或极度倾屈,非常害怕手术等在手术中出现过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