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2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一氧化氮合酶(nNOS、iNOS、eNOS)的表达变化以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按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6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给予胰岛素治疗,正常对照组(8只)与模型组予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取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izol法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测定3种NOS mRNA的表达。结果:在糖尿病早期大鼠DRG中,iNOS表达明显上调,胰岛素能有效逆转此变化。而nNOS和eN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早期糖尿病DRG中iNOS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知母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适用于筛选中草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模型。方法:大鼠12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知母组、阳性药物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知母水提液、依帕司他水溶液灌胃。采用“通法”给药方案制备含药血清,部分血清经过丙酮预处理。将知母水提液和含药(知母)血清分别加人体外建立的以DL-甘油醛为底物、NADPH为辅酶的醛糖还原酶活性测定体系。结果:丙酮处理过的空白血清较未处理的空白血清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知母水提液对醛糖还原酶抑制率达99%,含药(知母)血清对醛糖还原酶抑制率达67%。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建立的筛选模型能有效、可靠的进行中草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9在南通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从1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中随机数字表法取28只造模,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造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给药72h后造模大鼠尾静脉取血。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浓度,非空腹血糖大于16.0mmol/L纳入糖尿病模型。将纳入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的第2天,每天给予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40U/mL),给药时间在下午5点左右,胰岛素起初剂量4U/只,次日上午测定其血糖值,控制大鼠非空腹血糖值在10mmol/L以下(不低于3.9mmol/L),调整胰岛素用量为4-6U。2周时停止给药,并再次测定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糖尿病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同时间进行血糖和体质量的测定。麻醉各组大鼠分离、暴露坐骨神经,测定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及传导速度。结果数据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Scheffe检验。 结果:在28只造模SD大鼠给予链脲菌素后第72h。有15只大鼠血糖值为16.05—20.89mmol/L,超过16.0mmol/L。造模成功,纳入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8只,胰岛素治疗组7只;和正常对照组大鼠8只一起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模型组坐骨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与波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34&;#177;1.68),(55.47&;#177;9.05)m/s,P〈0.01];[(510.73&;#177;22.10),(637.37&;#177;29.28)μV,P〈0.01];潜伏期延长[(1.54&;#177;0.13),(1.19&;#177;0.13)ms,P〈0.01]。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能有效逆转这些变化,坐骨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增加至(48.57&;#177;1.86)m/s,波幅上升至(593.72&;#177;22.62)μV,潜伏期缩短至(1.31&;#177;0.06)ms,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造模后2周糖尿病模型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1&;#177;2.0),(5.1&;#177;0.6)mmol/L,P〈0.01];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值显著降低至(6.6&;#177;1.8)mmol/L,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在糖尿病早期(2周)即存在感觉神经功能的损害,起始因素为高血糖,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能有效防止神经病损。  相似文献   
4.
研究国产非洛地平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硝苯地平相比较,结果发现,国产非洛地平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下降,其中DBP下降最显著,降压时伴t-dp/dt max明显缩短,而反映心肌收缩性能的dp/dt max,Vpm和Vmax无明显改变;硝苯地平降压时,dp/dt,max,Vpm和Vmax同时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 2型糖尿病不同病程阶段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受损与血浆内皮素之间的关系 ,制备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观察大鼠造模 10周与 2 5周时 ,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并利用离体主动脉环舒缩功能实验 ,研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害情况 ,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 ,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 10周时 ,与同龄正常大鼠比较 ,其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减弱 ,并伴有血浆内皮素含量升高 ,当造模 2 5周时 ,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受损 ,但血浆内皮素含量不仅不升高 ,反而低于造模 10周的大鼠 (P <0 .0 5 )。结果提示 :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可能与内皮素分泌过多有关 ,而晚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进一步受损可能与内皮素无关  相似文献   
6.
检测小鼠"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胰岛素后5min、15min、30min时血清cAMP、cGM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内关"穴注药后cAMP、CGMP水平明显下降,"足三里"穴注药后cAMP水平明显上升而cGMP水平明显下降;用微量元素Cr ̄(3+)、V ̄(5+)穴位预处理后10min再注胰岛素,则发现"内关"注药后cAMP呈明显上升,"足三里"穴位注药后cAMP明显下降,而cGMP仍呈明显下降。结合作者以前的研究提示,cAMP、cGMP部分参与了穴位注射胰岛素的信息传递,其变化的差异可能是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鼻清嗅剂抗眩晕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家免水平旋转性和一侧迷路破坏后眼震模型观察鼻清嗅剂经鼻粘膜给药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的抗眩晕效应。结果表明,鼻清嗅剂经鼻粘膜的给药对眼震慢相速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后1分钟即显效,维持1小时以上、各剂量组间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该药对眼震持续时间也具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鼻清嗅剂具有良好的抗眩晕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抗纤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抗纤胶囊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应用抗纤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8例,以葫芦素作为对照组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等。采用SD大鼠CCl4纤维化模型,测定肝脏胶原蛋白含量,蛋白电泳。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乙醇提取液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山茱萸乙醇提取液对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NIDDM大鼠模型。将动物分为3组,每组6只:①正常对照组。②NIDDM模型组,③NIDDM模型+山茱萸乙醇提取液治疗组。动物每天灌胃一次,连续给药一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助溶剂。观察各组动物进食及饮水等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进食5h后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病理检查观察胰岛变化。结果: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mRNA表达变化。方法:制备NIDDM大鼠模型,用North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GLUT4mRNA表达量。结果:NIDDM大鼠心肌组织GLUT4mRNA表达显著低下,仅为对照组的54%(P<0.01)。结论:NIDDM大鼠心肌GLUT4mRNA表达量低下,该反应与NIDDM大鼠体内胰岛素分泌总体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