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等.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1].  相似文献   
2.
mTOR信号通路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个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蛋白激酶,属于PIKK超家族。在细胞内mTOR存在两种功能不同的复合体mTORC1和mTORC2。mTOR主要通过接受上游信号分子Rheb、TSC1/TSC2的调控来整合细胞内外信号,其下游效应器是4E-BP和p70S6K,通过影响特定mRNA的翻译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神经系统方面,神经元的发育、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学习和记忆的形成都依赖于适当的mTOR通路的活化。新近的研究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mTOR通路的异常,在双转基因鼠中,APP和PS1表达与mTOR/P70S6K下调关联,并影响精神状态评分。mTOR信号通路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对了解AD的发病机理和寻找药物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x与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p16基因甲基化以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HepG2、HepG2/GFP和HepG2/GFP-HBx三种细胞为材料,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MSP-PCR检测p16基因甲基化水平.比较分析HBx与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HEA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HepG2/GFP-HBx细胞与HepG2细胞和HepG2/GFP细胞相比,细胞的增殖速度提高(P<0.05),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P<0.05),凋亡率降低(P<0.05);HepG2/GFP-HBx细胞的p16基因启动子呈现高水平甲基化, HepG2和 HepG2/GFP细胞呈现高水平非甲基化.100 μmol/L的DHEA使三种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P<0.05),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P<0.05),凋亡率提高(P<0.05).DHEA可下调HepG2/GFP-HBx细胞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但对HepG2和HepG2/GFP细胞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不产生影响.结论 HBx引起肝癌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并缩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DHEA可明显下调HBx引起的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延长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在无HBx基因整合的情况下,DHEA对肝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不通过p16基因甲基化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共4 569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对不同性别无明显影响,在婴幼儿年龄段发生几率最高,多发生于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药物ADR的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喹诺酮类、其他β-内酰胺类,2014年抗感染药物ADR病例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是左氧氟沙星-盐酸、第二是头孢曲松钠、第三是头孢孟多酯钠;不良反应报告类型情况:一般的3 509例,新的一般的780例,严重的158例,新的严重的122例;涉及器官系统18个,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014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转归中,治愈2 494例,占总数54.59%,好转2 057例,占45.02%,死亡病例5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抗菌药物运用水平,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的认知现状,为一次性输液器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广东省四个地区的医疗机构17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对一次性输液器导致不良事件的知晓率为46.29%;对精密输液器和避光输液器的知晓率分别为48.00%和48.29%;对含增塑剂的PVC输液器不能用于新生儿、青春期前男性、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知晓率分别为27.43%、12.00%和34.29%。71.43%的医务人员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一次性输液器相关知识培训。结论: 医务人员对一次性输液器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监管部门应加大一次性输液器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一次性输液器不良事件监测的认知度,提高监测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MDA受体激活引起的突触活动诱导Wnt非经典通路的活化.方法 构建C57BL/6J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用NMDA处理神经元细胞,并结合Western blotting、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神经元细胞内Wnt非经典通路的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成功建立了C57BL/6J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体系,原代神经元细胞在体外培养10d生长良好,且纯度达90%;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存在Wnt5a神经递质,经NMDA的刺激,发现Wnt非经典通路的两个标志性蛋白CaMKII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且Wnt非经典通路的一种受体Frizzled-5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用NMDA竞争性抑制剂DAP5能够阻断NMDA引起的CaMKII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的提高.结论 NMDA受体的激活会诱导Wnt非经典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贯叶金丝桃素乙酸酯(hyperforin acetate,Ac-HF)对β淀粉样肽(Aβ)1-42毒性损伤大鼠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对α分泌酶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细胞,用MTT法观察Ac-HF对Aβ1-42毒性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活力的影响.用ELASA检测其对α分泌酶活性及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α)分泌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其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解聚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ADAM)10表达的影响;并观察Calphostin C(Cal.C)对Ac-HF这些作用的影响.结果 0.1~10.0 μmol/L Ac-HF无细胞毒性(P>0.05),1.0~50.0 μmol/L Ac-HF可增加Aβ1-42毒性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力(P<0.05),0.1~10.0 μmol/L Ac-HF可使α分泌酶活性增加,sAPPα分泌增多,对APP蛋白表达无影响,使ADAM10表达增多,PKC抑制剂Calphostin C(Cal.C)可抑制Ac-HF对α分泌酶的活性,sAPPα分泌及ADAM10表达的影响.结论 1.0~10.0 μmol/L Ac-HF对Aβ1-42毒性损伤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Ac-HF可通过增加α分泌酶活性及sAPPα分泌产生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KC通路增加ADAM10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四地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参麦注射剂的主动监测,获得参麦注射液在日常现实使用操作中的情况后,分析其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四地市13家医院2 402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一级医院不合理用药率(82.64%)高于二级医院不合理用药率(76.45%),且存在统计学分析上的显著差异(χ2=6.66,P=0.0099)。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溶媒使用不当、浓度过大、合并用药。其中,一级医院超适应证用药为1 565例,占74.21%;二级医院超适应证用药为138例,占47.10%。结论广东省四地市医疗机构参麦注射液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干预及对医生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PCR方法检测犬细小病毒生长动态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疑犬细小病毒(CPV)粪样分别接种于KF81、MDCK、BHK21、Vero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用PCR、HA、ELISA三种方法检测在上面5种细胞中CPV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PCR方法能在第1、2、3代FK81细胞中检出CPV的生长,而HA、ELISA则只在第3代FK81细胞中才能检出CPV的生长;PCR方法能在MDCK、BHK21、Vero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中检CPV生长,而HA、ELISA则均不能。因此,PCR方法可作为培养细胞中检测病毒生长动态的一种灵敏、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