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肝损程度、抗病毒疗效、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基因片段测序的基因分型法,通过上下游引物经PCR反应体系和操作程序扩增S基因片段,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3730双向测序技术,将130例HBV—DNA阳性患者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HBV基因分型,得出基因型。结果宝安区HBV基因型只有B型和C型,无其他型和混合型,B型占55.74%,C型占44.26%,无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P〉0.05)。B型与C型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损程度比B型重,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的几率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研究病例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患者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值得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多位点耐药基因突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分别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进行PCR和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判断有无变异及变异模式。结果 30例中有17例发生不同位点变异,变异率为56.67%,另有5例经DNA测序可见碱基突变,但未见明显耐药基因。常见基因变异模式依次为M204I、L180M、A181T、L180M+M204I+V173L、L180M+M204I/V、L180M+M204V+T184I,6种突变模式与ALT、HBV、DNA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BV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HBV耐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LMV)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倒和对照组58例。观察两组病例肝损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和完成抗结核疗程时间、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11.9%),出现时间晚(90~150)d,肝损程度轻,恢复快(15±3.5)d,完成抗结核治疗时间相对较短(210±15.4)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MV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明显干预作用,可显著降低结核药物对此类患者的肝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钟红剑  刘腊香  陈文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22-1522,1531
目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再探讨。方法回顾性调查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率,并与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率及健康人群血清阳性率比较。结果 11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265例,阳性率22.88%,明显低于有肺部病灶的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血清结核抗体IgG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意义不大,临床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分成检测结核病组(1533例)和对照组(1445名)IFNA8基因SNPs(rs1330322、rs10964982、rs4978116)的基因型,计算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AF),应用“四格表”x2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中候选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相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1)rs133032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对照组中分别为30.5%(936/3066)、27.8%(804/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7,OR=1.140,95%CI=1.019~1.275,P=0.022).rs10964982和rs4978116位点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中分别为17.0%(520/3066)和28.8%(882/306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7.0%(491/2890)和28.6%(826/28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1、0.025,P值分别为0.976、0.874).(2)根据性别分层发现,结核病组女性患者中,rs1330322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为30.8%(330/1072),对照组等位基因A频率为26.6%(300/1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OR=1.225,95%CI=1.018~1.474,P=0.032).男性结核病组、对照组患者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0.4%(606/1994)、28.6%(504/17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9,OR=1.091,95%CI=0.948~1.256,P=0.222).(3)对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年龄分层发现,对于rs1330322位点,≤25岁结核病组、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8%(111/328)、25.2%(112/4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8,OR=1.516,95%CI=1.108~2.074,P=0.009).而>25岁人群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0,OR=1.096,95%CI=0.871~1.380,P=0.435).结论 SNP位点rs1330322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密切相关,rs1330322位点基因型在女性、年龄≤25岁组人群具有更高的结核病患病风险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B)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mi RNA表达谱,筛选一组用于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健康对照(HD)、结核菌潜伏感染者(LTBI)、TB各6例,采集外周抗凝血并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CD14+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利用mi RNA芯片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i 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mi RNA分子,利用Taq Man探针q PCR技术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验证(HD、LTBI、TB各25例)。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i R-487家族可以将三组人群进行有效区分,依据其在不同人群中表达趋势共分为4个基因簇。从每个基因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4个mi RNA分子进行Taq Man q PCR验证,包括mi R-487b-3p、mi R-134-5p、mi R-487a-3p、mi R-539-3p,其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TB人群mi R-487b-3p表达量显著低于HD、L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mi R-487a-3p在LTBI、TB人群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D(P<0.01,P<0.05);TB人群mi R-539-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D、LTBI(P<0.05,P<0.05)。结论 mi R-487家族与结核菌感染、发病的关系密切,其中mi R-487b-3p联合mi R-539-3p可以作为活动性结核诊断标识,而mi R-487a-3p可以作为结核菌感染诊断标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Mtb菌株对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方法 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CD14+细胞,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刺激,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并分别感染Mtb减毒株H37Ra和Mtb标准株H37Rv,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2种菌株感染后Ⅰ型干扰素基因IFNB和IF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此外使用上述方法对同期选取的结核病组(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Mtb潜伏感染组(15例)的Ⅰ型干扰素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采用GraphPad 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H37Rv感染的健康人巨噬细胞的IFNB基因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10.38±2.2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6.2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 P=0.026);经H37Ra感染的巨噬细胞的IFNB基因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8.92±0.85)与空白对照组(6.26±3.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 P=0.09);IFNA相对基因表达量2-ΔΔCt值在H37Rv感染组(5.11±2.31)、H37Ra感染组(5.17±3.40)及空白对照组(4.41±1.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P=0.85)。结核病组IFNB基因表达(4.32±1.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 P=0.0014);IFNA基因在健康对照组(3.91±0.75)、Mtb潜伏感染组(4.25±1.03)、结核病组(4.73±1.4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P=0.064)。 结论 Mtb的感染可以诱导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在结核病患者中IFNB基因表达上调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TB-Ab)Ig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 91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TB-Ab IgG阳性率,并与同期涂阴患者健康人群进行对照;观察血清TB-Ab IgG阳性率与病灶范围大小,有无空洞,是否排菌及排菌量多少的关系,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血清TB-Ab IgG与结核纯蛋白衍化物皮肤试验(PPD)二者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仅53.3%,初治涂阴者为20.5%,健康人群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0.4%;初治涂阳患者血清TB-Ab IgG的阳性率与病灶范围大小,空洞有无及排菌量多少均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TB-Ab IgG检测在肺结核患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商榷,其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气管相关疾患的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合并气管相关疾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与研究2组(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各5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miR-150-5p和miR-362-5p在结核菌潜伏感染者(LTBI)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LTBI人群和健康对照(HD)各25例,应用Taq Man q PCR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50-5p和miR-362-5p表达水平,以U6 snRNA作为内参。应用ROC曲线评价miR-150-5p和miR-362-5p诊断LTBI的效果。结果 miR-150-5p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为(15.95±1.79),显著高于HD(7.0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62-5p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D(2.11±0.19 vs 4.9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LTBI的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50-5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0、0.80;miR-362-5p的敏感性、特异性为0.88、0.76。结论 miR-150-5p、miR-362-5p在LTBI和HD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对LTBI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