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10个监测点抽取居民6 016人进行调查。结果居民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62±1.18)、(1.40±1.26)、(1.24±0.38)和(2.72±0.87)mmol/L;血脂异常患病率61.4%,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67.3%)高于女性(57.3%);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6%、12.1%、31.0%和6.4%;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血脂异常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建省居民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中壮年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是干预的重点人群,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是预防血脂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态生活方式和静坐时间对MS及T2DM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0-2011年对福建省6 016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人口学信息及身体活动状况等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WC和血压并检测血糖、血脂,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MS及T2DM病例诊断,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静态生活方式与MS及T2DM的相关性。结果 福建省≥18岁人群MS及 T2DM患病率分别为19.0%及8.0%,完全静坐行为的比例为18.1%,每日平均静坐时间为4.3 h,对照组(C)、单纯MS组(M)、单纯糖尿病组(T)、糖尿病合并MS组(MT)静坐行为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文化程度、职业和完全静坐/静坐时间校正后,与静坐时间<2.0 h/d组相比,2.0~3.5 h/d组与MT组患病显著相关(OR=1.44,95%CI:1.03~2.03,P<0.05),3.5~6.0 h/d组及≥6.0 h/d组与M、T及MT组患病均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 1.49~1.76及1.28~1.58,95%CI分别为1.19~2.45及1.02~2.23,P<0.05),完全静坐行为与MT组(OR=1.82,95%CI:1.33~2.48,P<0.01)及M组(OR=1.43,95%CI:1.14~1.78,P<0.01)患病风险存在独立的关联。结论 静坐生活方式与MS及T2DM患病风险可能存在相关,但仍需进一步在纵向研究中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惠安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各1家为哨点监测医院。[结果]全年共监测伤害病例5830例,男:女=1.69:1,前3位发生原因依次为车祸(36.8%)、跌倒/坠落(31.2%)和钝器伤(17.9%);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9.8%)、家中(21.9%)和工业和建筑场所(15.3%);发生时的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31.1%)、休闲活动(23.7%)和有偿工作(21.6%);以非故意伤害(86.8%)及轻度伤害(59.5%)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8、9、10、16、17及18时。[结论]青壮年是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是干预的重点,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及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以及创造儿童、中老人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成人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成人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成人378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8-69岁人群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分别为34.0%、28.3%、26.6%和16.7%,标化率分别为37.3%,32.2%、29.9%和16.9%;男性吸烟率为76.1%,女性为1.8%,标化率为71.3%和1.4%,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1.2±7.0岁;现在戒烟率为11.5%;被动吸烟率为32.5%。性别、年龄、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我省的控烟形势不容乐观,应扩大烟草危害的知识普及、加强戒烟抟巧的培训和促讲公其场所禁烟法律的宴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福建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1993—1995年及2003—2005年我省死因登记系统监测资料,计算人群死亡率变化由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引起的比例。[结果]城市地区人口结构稳定,非人口因素作用影响更大;农村地区人口老化程度加快,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共同影响死亡率的变化。1993—2005年肺癌、乳腺癌及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地区80%以上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农村地区非人口因素作用也占了50%左右。[结论]慢性病主要由行为危险因素引起,要降低其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城区中学、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抽取2 000名13岁以上常住人口居民,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集中或入户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0.0%,以20岁以下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学生、待业或其他人员知晓率较低;对精神卫生一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69.2%),心理、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29.0%,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1.2%,精神疾病治疗知识的知晓率6.4%,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抑郁症防治和育龄女性心理问题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9.3%和9.4%.[结论]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福建省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方法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采用蒋庆琅的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福建省2017年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8.12岁;5岁儿童造成0.48岁的寿命损失,其中婴儿死亡损失0.19岁,幼儿(1~4岁)损失0.29岁;恶性肿瘤造成3.98岁的寿命损失,其余依次为脑血管病(1.87岁)、心脏病(1.69岁)、损伤和中毒(1.27岁)、呼吸系统疾病(0.96岁),这5种主要死因共造成9.77岁的寿命损失;2017年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恶性肿瘤,其中肺癌(0.86岁)、肝癌(0.62岁)、胃癌(0.53岁)、食道癌(0.36岁)和结直肠癌(0.28岁),共导致2.65岁的寿命损失。结论福建省应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的防控,以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胃癌高发和中发区的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集胃癌高发的长乐市和中发的同安区居民血清样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II(PG I、PG II)和Hp抗体。结果长乐市和同安区居民的血清PG I分别为110.8μg/L和131.0μg/L;PG II分别为13.9μg/L和14.7μg/L;两者的比值(PG I/II)分别为7.9和8.7;Hp感染率分别为49.6%和33.5%。结论两地居民的血清PG水平与Hp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乐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了解基本人群分布特征,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ELISA法检测224名居民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PGⅠ/Ⅱ比值;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IgG抗体水平。[结果]长乐地区居民血清PGⅠ、PGⅡ及PGⅠ/Ⅱ中位值分别为110.8μg/L、13.9μg/L、7.9,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中3者类似。Hp感染率为49.6%,感染者血清PGⅡ值(中位数为15.8μg/L)高于非感染者(11.6μg/L,P〈0.01),但PGⅠ/Ⅱ比值(7.3)较后者低(8.5,P=0.023)。[结论]长乐地区居民血清PG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与Hp感染密切相关,是否受性别、年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为开展老年人慢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死因资料来自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根本死因编码.结果 2010年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为4.351%,占全部死亡数的6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3 704.12/10万,占85.1%;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位居前10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94.7%,除城市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农村老年人的传染病外,城乡老年人的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城乡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5位,占78.3%.急性心肌梗死居心脏病首位,占44.7%;意外跌落占损伤和中毒的56.8%.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福建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