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作者通过对30例颅脑疾患冠状CT扫描资料进行研究,提出在一定情况下,在横断CT扫描的基础上,加用冠状CT扫描或冠矢重建图象,对病变的精确定位、病变的起源和发展方向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脑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认识沈明恩,陈宪,钟克祥,李昌宪华西医大附一院放射科CT·MRI室MRA应用临床时间不太长,但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提高,其图像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不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接近常规血管造影。MRA可避免血管穿刺和使用造影...  相似文献   
3.
MRI 3D-VIBE 序列评价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和MR梯度回波(GE)2DT1W序列增强扫描比较,探讨MRGE快速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132例疑有胆道梗阻性病变而接受包括3D-VIBE序列在内的全套MR检查患者,通过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比较三种MR成像序列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病灶检测及定位:118例有明确梗阻部位,共计160个病灶中。MRCP检出149个(93.1%),优于3D-VIBE序列及2DGET1W序列(P<0.05);②定性诊断:132例患者中,三种方法准确率分别为3D-VIBE97.7%(129/132)、2DGET1W91.7%(121/132)、MRCP84.8%(112/132),3D-VIBE占优(P<0.05);③推断病灶组织学来源:三种方法准确率分别为3D-VIBE97.0%(128/132)、2DGET1W87.1%(115/132)、MRCP76.5%(101/132)。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VIBE效果最佳。结论MR3D-VIBE序列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特别是非结石性病因)显示出较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MRI-组织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信号强度变化与Kupffer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搜集行菲立磁增强MR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6个肝细胞癌(HCC)病灶以及良性病变9例16个病灶,分别计算局灶性病变相对于肝组织的Kupffer细胞的比率以及菲立磁增强前后T1WI、T2WI信号的相对比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良、恶性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内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下降趋势(P<005)。T2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负相关(r=-0780,P<005);T1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正相关(r=0389,P<005)。结论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的明显差异是菲立磁增强MRI鉴别肝内良、恶性病灶的基础,T2WI序列能有效地鉴别肝内良、恶性疾病,是鉴别肝内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MR检查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T1加权磁共振成像序列(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在术前评价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并经随后手术证实的3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上腹部综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T2 weighted,T2W)、二维(two dimension,2D)梯度回波T1加权(T1 weighted,T1W)平扫,2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Gd对比剂(Gd-DTPA)增强的3D-VIBE三期动态扫描和增强2DT1W(平衡期)。分析肿瘤的形态、胆管侵犯范围和有无血管侵犯,并比较3D-VIBE和2DT1W序列判断能否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可靠性。结果①3D-VIBE序列直接显示了所有31例病例的肝门部肿瘤,并准确判断形态学分类;8例浸润型肝门胆管癌病例在2D T1W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未获直接显示(25.8%)。②根据Bismuth-Corlette分类法,3D-VIBE显示胆管纵向侵犯范围的准确性接近MRCP(93.5%),而常规2DT1w增强图像倾向于低估胆管侵犯范围(32.3%)。③3D-VIBE显示了更多的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侵犯。④在判断本组肝门胆管癌病例能否手术切除方面。3D-VIBE序列阳性预测值为84.2%,准确性为90.3%;2DT1W序列分别为64.0%和71.0%。结论3D-VIBE在判断肝门胆管癌形态学类型、胆管纵向侵犯范围和手术切除性等方面优于其它MRI序列。  相似文献   
6.
快速自旋回波(FSE)在颈椎和脊髓MRI的应用陈宪,邓开鸿,钟克祥,沈明恩,李昌宪,宋彬华西医大附一院放射科在脊椎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MRI以多方位、高对比度和无创性显示出巨大优越性。但是在颈胸段,由于椎管较狭窄,脑脊液的流动以及周围血管、器官运动的...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例245例,随机选择其中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的病例共36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36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60s行全肝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平扫、动脉期、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癌灶、门静脉的密度变化。结果: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右支16例,左支4例,右支及主干10列,左、右支及主干6例。动脉期扫描非癌变肝组织高灌注15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均匀性高密度区,门脉期扫描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非癌变肝组织密度一致或略低。门脉期扫描发现异常灌注9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低密度区。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引发肝实质灌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