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是否能用于多点腋路臂丛阻滞,比较两种容量0·1%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腋路多点臂丛阻滞的差异。方法34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每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Ⅱ组分别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18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和运动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阻滞有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别注射9ml或18ml的0·1%左旋布比卡因,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并不依赖于药物容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过食管双通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用于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40例,年龄35~65岁,ASAⅠ-Ⅲ级。常规静脉麻醉肌松药后,采用弹性树脂探条引导法置入PLMA,观察PLMA置入前后1、3、5和10min厦气腹后5、10、20和30min的血流动力学、PETCO2、SpO2变化,同时观察PLMA通气罩在不充气、充气10、20和30mL时分别在气道压20、30和40cmH2O时对头正中位、屈曲位、过伸位、侧位时的气道密封效果,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插入通气管,检查PLMA的位置,插入引流管检查通畅性并放置胃管。结果置管成功率100%,血流动力学厦呼吸功能稳定,通气罩不充气,气道压20cmH2O时,80%不漏气;充气10mL气道压20cmH2O,90%不漏气;充气20mL气道压30cmH2O,95%不漏气;充气30mL气道压30cmH2O,95%不漏气,即使气道压40cmH2O也只有2例病人少量漏气。各种头位不影响气道密封效果。97.5%的病人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纤维支气管镜证实PLMA位置好,引流管通畅,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PLMA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的呼吸道密封功能、无反流误吸等优点。可提供安全、有效的正压通气,可安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食管双通喉罩(PLMA)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男17例、女23例,年龄21-67岁,体重45~75 kg,常规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静脉麻醉诱导,下颌完全松弛后采用弹性树脂探条插入法置入PLMA, 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后1、3、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头过伸位后和术中15、30、45、60 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各时点的PLMA位置及术毕患者呼吸恢复后的声带活动情况。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达100%,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部分患者PETCO2、Paw升高(P<0.05);口咽部漏气,但不影响通气功能,术毕声带活动正常。结论 PLMA可安全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但术中必须严密观察通气质量、口咽漏气及手术医师的操作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第三代喉罩(PLM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年龄35~65岁,男35例,女45例,ASAⅠ~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1.5~2mg/kg、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采用弹性树脂探条引导法置入PLMA,观察PLMA置入前即刻、置入后1、3、5、10min、气腹后5、10、20、30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PLMA通气罩在不充气、充气10、20、30ml时分别在气道压20、30、40cmH2O头正中位、屈曲位、过伸位、侧位的气道密封效果,应用纤支镜插入通气管,检查PLMA的位置,插入引流管检查置入胃管的通畅性并放置胃管。结果 PLMA置管成功率100%,血液动力学、PET,CO2及SpO2稳定,喉罩气囊不充气,气道压20cmH2O时,80%不漏气;充气10ml气道压20cmH2O时,90%不漏气;充气20ml气道压30cmH2O时,95%不漏气;充气30ml气道压30cmH2O时,95%不漏气,气道压40cmH2O时5例少量漏气。各种头位不影响气道密封效果。97.5%患者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纤支镜证实PLMA位置好,引流管通畅,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PLMA可安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5.
外周感觉神经的阿片受体受炎症的调控。位于炎性组织范围内的免疫细胞表达阿片肽,与感觉神经上的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这些神经的兴奋性和(或)炎症前神经肽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现简要介绍外周阿片类药镇痛,并探讨其与临床药理学的联系。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应用外周阿片类药镇痛,克服它的局限性,以此推动外周阿片类药应用在临床镇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耀君  陈琦 《中国药师》2011,14(1):96-9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注射液在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120例经颅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均分为3组,术中分别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0.25g·kg^-1(A组)、0.5g·kg^-1(B组)、1g·kg^-1(C组)ivd,观察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前(T1)、静滴后15min(T2)和30rain(r13)的ICP、MAP和尿量。术后由手术医生对降颅压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组在T1时点ICP无统计学差异。在他和,13时点,3组的ICP均有所降低;B和C组降低较A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各时点,各组MAP无明显变化。T1~T2时间段(他.1),各组尿量随给予甘露醇的增加而增多;T1-13时间段(T3-1),B和C组的尿量较A组明显增多,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降颅压效果的主观评价,B和C组的满意例数多于A组,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注射液均可降低颅内压。用药后30min,0.5g·kg^-1和1g·kg^-1组降颅压作用相近,且都优于0.25g·kg^-1组。以0.5g·kg^-1甘露醇注射液用于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降低颅内压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金耀君  赵璇 《上海医学》2015,(2):110-114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0例被随机分入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40mL/h,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μg(稀释至20mL,40 mL/h)。在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静评分,以及4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结果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与罗哌卡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在T2、T3、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局部复合50μg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并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且对血压和HR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其在成人全身麻醉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就BIS监测的原理,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