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院治疗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比较二组患者GCS评分、溃疡及癫的发生率,二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再出血率,比较二组患者脑梗死、脑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 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癫及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脑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良好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54.9%,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患者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生活能力的良好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祝华  游潮  曾力  钟亚杰 《四川医学》2008,29(2):209-2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非继续出血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15.53%,发生时间多在24h内,血肿形态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且继续出血与既往有卒中病史、慢性肝病史、长期饮酒、凝血功能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等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应及时发现,尽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01—2012-01收治的2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结果,并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内容包括周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状况、MRI检查结果等。结果术后72h进行镜下及MRI检查证实,2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手术无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出现术后颅内感染1例,颅内低压性头痛1例,经积极治疗好转;非手术性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均治愈,未形成永久性致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24个月,均经MRI检查未发现病变残留、复发、出血等情况。Karnofsky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第24个月较术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5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延迟组,与各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恢复快,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术后再出血率未见增加.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支气管冲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配,行经气管套管支气管冲洗治疗(实验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2检验P<0.05两组疗法治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支气管冲洗为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提供了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且疗效高、安全、简便,便于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成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骨瓣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同样能达到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祝华  游潮  曾力  钟亚杰 《四川医学》2008,29(2):224-22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经脑室外引流管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成3组,均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手术,术后予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引流管注入脑室内治疗.结果 3组患者脑室内积血清除时间、病死率、颅内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术后再出血率无变化.结论 脑室外引流辅以大剂量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成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骨瓣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同样能达到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穿刺引流术后氧化应激和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后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微量泵静脉注射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注射液0.20 mg/(kg·h),连续用药7 d。术前与术后3 d、7 d,检测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术后7 d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7 d,观察组多形核白细胞比例、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3±2.2 vs 9.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vs 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术后加用NE抑制剂能明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