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友平  秦春梅  鄢丹 《中草药》2003,34(7):674-677
新型辅料β—环糊精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开发研制药物新剂型、新品种有重要意义,就β—环糊精中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九味羌活丸(浓缩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九味羌活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对处方中的苍术、黄芩、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能检出苍术、黄芩、川芎;黄芩苷的含量在0.0304~0.212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9,平均回收率99.6%,RSD=3.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九味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断血流总皂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毅  鄢丹  韩玉梅 《中药材》2005,28(10):942-94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断血流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洗脱率、精制度等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断血流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11.4ml断血流总皂苷样品液(生药0.2g/ml)上大孔吸附树脂(φ15mm×H90mm,干重2.5g),用蒸馏水,30%、70%乙醇各3BV依次洗脱,断血流总皂苷富集于70%乙醇洗脱液部位.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富集、纯化断血流总皂苷,其洗脱率为86.8%,精制度为153.2%,该法可较好地纯化断血流总皂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总结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并对医师的使用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合理用药前置审核软件,采用信息系统、人工审核、处方点评、循证药学查询、临床沟通、及时更新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实施"三次审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门诊处方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3.34%上升至98.31%(P<0.05)。门诊医师对该系统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6.2%,对参与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81.6%。结论:该院门诊药房通过实施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显著提升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并且得到医师的认可,值得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包载多西他赛的聚合物胶束抑制小鼠乳腺癌转移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两种包载多西他赛(docetaxel,DTX)的聚合物胶束:普通胶束(DSPE-mPEG2000-Micelles,DM)和含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1000)的聚合物胶束(TPGS1000/DSPE-mPEG2000-Micelles,TDM)。评价胶束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尾静脉注射4T1/Luc细胞建立小鼠肺转移模型,评价胶束治疗后的肺部肿瘤生物发光强度和结节数量。结果 所制备的载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包封率>85%,载药量约为3%,粒径约为20 nm,zeta电位约为 -4 mV,且TDM包封率和载药量更高,粒径更小。两种聚合物胶束均可降低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肺部肿瘤生物发光强度、减少肺部结节数量,且TDM作用更强。结论 含TPGS1000的包载多西他赛的聚合物胶束TDM具有较好的抑制小鼠乳腺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使用万古霉素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危重症患者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2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其中治疗药物监测组81例,非治疗药物监测组143例,对TDM组和非TDM组患者的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时间、累计剂量、峰浓度和谷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DM组与非TDM组万古霉素平均治疗天数、治疗前后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DM组万古霉素平均累计使用总剂量(10. 2 g)明显小于非TDM组(14. 3 g)(P <0. 05); TDM组患者肌酐水平增加率(9. 9%)明显小于非TDM组(16. 1%)(P <0. 05); TDM组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谷浓度与治疗天数的对数均呈显著性相关(P <0. 0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推荐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过程中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同时测定左金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盐酸药根碱、硫酸表小檗碱、硫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7个生物碱的含量。方法:以Diamonsil C18(4.6mm&#215;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1.5mmol&#183;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以磷酸调pH5.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0min,A—B(65:35);10min,A—B(50:50);16min,A—B(25:75)];检测波长:265nm;流速:0.8mL&#183;min^-1;柱温:25℃。结果:在30min内可完成对左金丸中7个生物碱的分离测定,各生物碱的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5~0.9998);加样回收率为94.5%-104.7%;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0.11—0.47μg&#183;mL^-1。结论:该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的质量控制,也为含黄连、吴茱萸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韩玉梅  鄢丹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08-2510
目的:研究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计算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与苦参素比较研究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灌胃苦参素磷脂复合物100 mg·kg-1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血浆用甲醇去蛋白,直接进样测定。电泳运行缓冲液:0.04 mol·L-11 Tris-10 mmol·L-11磷酸二氢钠溶液-4%异丙醇(pH 7.6),检测波长为205 nm,西米替丁为内标。结果:灌服苦参素和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4.52,6.21 mg·mL-11·h-11,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4倍。结论:苦参素磷脂复合物与苦参素相比亲脂性显著增加,从而增强了苦参素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提高了苦参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人参中8种皂苷的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俊岭  李祖伦  付强  鄢丹  廖庆文  肖小河 《中药材》2006,29(10):1038-1040
目的:为8种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一套方法。方法:色谱柱:ODS柱(Krom asil 250mm×4.6mm,5μm),DAD检测器;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梯度洗脱0~35 m in 19%A,35~55 m in 19%~29%A,55~75 m in29%A,75~100 m in 29%~40%A。流速:1 m l/m in,温度:室温,检测波长:203 nm。结果:用本方法对各种皂苷的测定结果:稳定性试验RSD为0.55%~2.26%,精密度试验RSD为0.85%~1.93%,重复性试验RSD为0.97%~2.72%。结论:本法稳定性好,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测定这8种皂苷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中药质量管理模式的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鄢丹  肖小河  金城  董小萍 《中草药》2006,37(6):806-809
通过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合成药与生物制剂质量管理模式异同点,结合近年来笔者开展的中医药生物热力学研究进展,提出中药质量管理新模式的构想。相对于化学合成药来说,中药与生物制剂在物质组成形式、质量控制模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相似性,中药质量管理模式应“接轨”生物制剂而不是“迎合”化学合成药,融汇生物热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主要基于生物热活性检测的仿生物制剂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将为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中药质量管理模式提供可能,也将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