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新型降脂药物多廿烷醇(policosanol)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54例LDL-C≥3.62 mmol.L-1,或TC≥6.2 mmol.L-1汉族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10mg.d-1多廿烷醇12周,于0周和12周进行血脂检查;同时进行CETP TaqI位点多态性检测(PCR-RFLP方法)。结果:CETP基因TaqI位点B1B1,B1B2,B2B2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1.48%,44.44%,24.07%。0周时apoA水平在3种基因型呈B1B1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75例服替米沙坦单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患者eNOS基因G894T的基因型。结果高血压患者eNOS基因G894T3种基因型分别为GG44.0%、GT41.3%、TT14.7%,其中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7%和35.3%。治疗前GG+GT基因型组和GG基因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GT+TT基因型组患者舒张压下降的幅度〔(6.1±7.3)mmHg(1mmHg=0.133kPa)〕大于GG基因型组〔(4.0±8.0)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收缩压下降的幅度〔(7.7±12.8)mmHg〕比GG基因型组〔(9.6±19.0)mmHg〕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23)。结论在本组高血压人群中未发现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类药物降压效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沙坦钾胶囊及其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清洗期1周,LC-MS/MS法测定血浆氯沙坦和代谢物氯沙坦羧酸(E-3174)浓度.药代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使用DAS2.0软件.结果: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者的氯沙坦和E-3174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氯沙坦Cmax分别为(183.83±91.30),(176.45±93.97) μg·L-1;AUC0-t分别为(333.18±105.00),( 323.75±101.92) μg·h·L1;AUC0-∞分别为(344.88±104.15),(341.32±106.13) μg·h·-1;t1/2分别为(1.84±0.52),(1.99±0.60)h;tmax分别为(0.70±0.22),(0.98±0.62)h.E-3174 Cmax分别为(344.85±114.33),(329.95±106.42) μg·L-1;AUC0-t分别为(2 445.09±608.97),(2 332.54±564.72) μg·h·L-1;AUC0-∞分别为(2 503.45±612.62),(2 390.92±567.03) μg·h·L-1;t1/2分别为(4.17±0.49),(4.13±0.66)h;tmax分别为(3.14±0.72),(3.39±0.96)h.试验制剂氯沙坦钾胶囊中氯沙坦和E-3174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04.9±20.7)%和(105.2±12.1)%.结论:本试验采用的氯沙坦钾胶囊和氯沙坦钾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4.
David  E.  Lanfear  Philip  G.  Jones  Sharon  Marsh  郭韶洁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4):249-249
背景:既往的资料支持β1-和β2-受体(ADRB1和ADRB2)基因多态性与β-阻滞剂治疗反应替代终点相关。然而,迄今尚未证实这种多态性与死亡率相关。 目的:评价ADRB1 Arg389Gly(1165 CG)、Ser49Gly(145 AG)和ADRB2 Gly16Arg(46 GA)、Gln27Glu(79CG)基因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出院时处方β-阻滞剂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和左氧氟沙星片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判定两种制剂是否为等效制剂。方法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口服单剂量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试验制剂)及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参比制剂)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求证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200mg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分别为(5.68±1.79)和(5.38±1.52)h;tmax分别为(0.84±0.79)和(0.95±0.47)h;cmax分别为(2.27±0.47)和(2.26±0.58)μg.mL-1;AUC0-t分别为(14.90±2.14)和(15.62±2.49)μg.mL-1.h;AUC0-∞分别为(15.17±2.34)和(15.87±2.67)μg.mL-1.h。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值:AUC0-t为(97.23±17.71)%,AUC0-∞为(97.43±17.76)%。两种制剂的AUC0-t,AUC0-∞及cmax经对数转换后双单侧t检验,结果接受两种制剂生物等效的假设。cmax的90%置信区间结果为88.1%~117.3%,AUC0-t为89.2%~102.5%,AUC0-∞为89.3%~102.9%,tmax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按照生物等效性判定标准,可判定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美国,整体死亡率的下降可能掩盖了特殊情况死亡率的变化。 目的:探讨当前美国6大主要死因的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death rates)和死亡数量的变化趋势。 设计及地点:对美国1970-2002年有关死亡率的重要统计学资料进行分析。 主要观测指标:6大主要死因中每种死因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死亡数量(参照基础疾病编码):心脏病、卒中、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意外事故(与交通运输有关[机动车、其他陆地运载工具、航海、航空和太空]以及与交通运输无关的意外[跌伤、火灾和意外中毒])和糖尿病。 结果:年龄标化全因死亡率(每年每十万人)从1970年的1242下降到2002年的845。死亡率下降百分比最大的是卒中(63%),其次是心脏疾病(52%)和事故(41%)。死亡率绝对值下降最大的是心脏病(每十万人中262人死亡),其次是卒中(每十万人中96人死亡)和意外事故(每十万人中26人死亡)。各类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在1970至1990年上升,然后在1990至2002年下降,净下降了2.7%。相对而言,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翻倍。自1987年以来,糖尿病的死亡率增长了45%。尽管在6大主要死因中有4个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而且这些死亡发生在老龄阶段,但是这些死因的绝对死亡数量持续增长。 结论:在美国,绝对死亡数量和死亡年龄持续增长,这种趋势对老龄化人口的健康保健和保健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片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帕罗西汀体内药代动力学(PK)参数的影响。方法 按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序列、两周期、双交叉设计,共入组26例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在空腹条件下每周期分别单次口服帕罗西汀片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0 mg。采用经确证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帕罗西汀浓度,使用WinNonlin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PK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同时测定受试者CYP2D6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代谢表型活性评分,比较不同评分受试者PK参数的差异。结果 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主要PK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28±3.71)和(5.74±4.70)ng·mL-1,Tmax分别为(5.12±1.63)和(4.69±1.52)h, AUC0-t分别为(109.02±101.29)和(113.26±111.32)ng·mL·h-1,AUC0-∞分别为(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种左旋多巴片(抗震颤麻痹药)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口服左旋多巴片的试验药物或对照药物25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计算2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左旋多巴片试验药物及对照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1.06±0.31),(1.02±0.40)h;Tmax分别为(0.53±0.39),(0.54±0.37)h;Cmax分别为(1.69±0.66),(1.61±0.68)μg.mL-1;AUC0-t分别为(2.00±0.64),(1.85±0.50)μg.h.mL-1;AUC0-∞分别为(2.10±0.64),(1.95±0.55)μg.h.mL-1。试验药物相对于对照药物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值:AUC0-t为(110.9±33.1)%,AUC0-∞为(111.1±32.4)%。结论 2种左旋多巴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与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从试验设计、组织、实施、监查以及总结等方面对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若干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1例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药学监护及用药分析,明确临床药师的工作以及在药学监护下如何合理用药。方法:1例中年女性患者,反复尿路感染5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复杂性尿路感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和患者教育。结果:患者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结论:必要的药学监护和患者教育在选择和调整抗菌药物,减少尿路感染复发率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