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新药万拉法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万拉法新及硝苯地平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通过对IBS各项症状的改善率和总体改善率评定观察治疗效果。同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的改善程度。结果 万拉法新对IBS的治疗总体改善率为80%,对照组为52.17%(P<0.05)。万拉法新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改善程度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独应用万拉法新对IBS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组,对改善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140),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安全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4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安全感评分(8.95±0.54),满意度评分(9.87±0.12),3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提供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均得到提高,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花林  郭海建  丁世华 《内科》2013,(2):212-2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临床怀疑胆总管结石行EUS检查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EUS诊断,105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83例,22例未见结石的患者中,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83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中,1例经ERCP-4-EST未见结石。82例行ERCP+EST检查的患者中,有3例并发轻度胰腺炎,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所有行EUS检查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EUS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相对简单及安全,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做好检查前访视、心理指导、检查中默契配合及检查后的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检查时间,使检查顺利完成,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为研究模型,探究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结肠肿瘤细胞HCT116周期的影响,明确GABABR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使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为模型,构建针对GABABR的shRNA,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 结果GABABR可调控HCT116细胞的增殖。GABABR激动剂巴氯芬将HCT116细胞滞留在G1期,GSK-3β激动剂wort能逆转巴氯芬对结肠癌的该作用;GSK-3β抑制剂SB216763处理后,HCT116细胞增殖得到抑制,而NF-κB激动剂PMA可以阻断此作用;NF-κB激动剂PDTC能够回救敲低GABABR所引起的HCT116细胞增殖抑制,Akt抑制剂MK-2206 2HCl能逆转巴氯芬、SB216763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论GABABR/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将HCT116细胞滞留在G1期。GABABR/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潜在药物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院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184例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院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184例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之肿瘤坏死因子α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测定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培养于体外自发和经LPS诱生的TNFα含量及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和比值。结果:①UC组与对照组自发产生的TNFα含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LPS诱生后TNFα含量U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UC组与对照组CD3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68.86%±4.10% vs 71.10%±5.04%,P>0.05)。UC组CD4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32.72%±6.06% vs 41.15%± 7.26%,P<0.01),而其CD8细胞则高于对照组(24.96%±4.02% vs 21.88%±4.17%,P<0.05),使得其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诱生后的TNFα含量与其CD4、CD8、CD4 /CD8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TNFα的诱生能力低下,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值异常,TNFα诱生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9岁。因呕血、黑便1 d入院。入院前当日无诱因呕血2次,约500 ml,继而排黑便约700 g,伴有头晕、心悸并晕厥1次。既往无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1998年曾患“上消化道出血”在外院治愈。其母亲有“胃病史”。体检:血压11/7 kPa,脉搏102次/min,贫血貌,上腹剑突下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住院后1周内)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37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2次/d测量腋下体温≥37.5℃,或单次测量体温〉37.8℃定为发热。在Commichau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发热进行分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任何原因发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任何原因发热者共89例,发生率为65.0%。其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者有67例,发生率为48.9%;不明原因发热的有21例,发生率为15.3%;明确的非感染性发热1例,发生率为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和深静脉置管,是任何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深静脉置管和发热前入住NICU天数,是确定的感染性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脑中线移位、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是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的发热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例1周内再出血及145例无再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特征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休克、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内镜下喷血、内镜下渗血.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再出血与休克(OR=2.93,P=0.024)、内镜下喷血(OR=2.47,P=0.028)、内镜下渗血(OR=1.57,P=0.010)相关.结论 休克、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是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