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女,59岁,已婚,退休工人。因头昏,胸闷20^ 天,晕厥1次于2002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于10月11日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1次,当时不省人事,持续5—6min之久,无尖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急送当地医院查心电图(ECG)示HR44次/min左右,心肺无特殊异常可见,后作阿托品试验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遂送我院。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国内20种生物碱类中草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这些药物,发展新一类天然植物来源的生物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右位心患者常合并先大性心血管异常而使心导管操作发生困难,我院成功为此病例经左侧颈内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头晕、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3个月伴下肢水肿于2001年10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心尖搏动点位于胸骨右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率45次/min,心律不齐,无杂音,双肺无啰音,肝浊音区位于左侧,胃泡鼓音区位于右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右位心;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s的事件6次,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心率30~40次/min的事件99次。阿托品试验阳性,静脉注射阿托品2mg后仍为交界性心律。X线胸片示心影主要在右胸,其形态如正常者的镜中像,左侧膈肌位置高于右侧,胃泡位于右侧。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液生化均正常。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右位心,内脏反位。入院后植入心脏起搏器,术中先后从不同部位及方向多次行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见静脉回血后进导引钢丝遇阻力,导引钢丝总在穿刺针头附近打圈或往颈部走,采取各种方法均无法使导引钢丝进入腔静脉和心  相似文献   
5.
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将604例需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采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种方法静脉充盈度、弹性及采血量对采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分别抽取2 ml血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4 ml、6 ml血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抽取相同血量所用时间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好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中"及"差"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在抽取血量较多及血管弹性、充盈较差时所需的时间明显比常规静脉采血法短,"离心性静脉采血法"具有更高效率、保护血管、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左室及肾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室重量和尿微量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肾受累关系。方法 :对 5 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并将患者分为昼夜节律消失组和昼夜节律正常组。用彩色多谱勒心脏血液显像仪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左室后壁厚度 (PWT)及观测 2 4h尿蛋白水平。结果 :昼夜节律消失组IVST、LVDD、PWT及尿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昼夜节律正常组 (P <0 .0 1或P <0 .0 0 1)。两组相比 ,左室重量和尿蛋白检出率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提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胰岛素抵肮及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接受厄贝沙坦降压治疗21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冠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造成犬急性前壁心肌梗塞,5-8天后辅以心室程控制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观察甲基莲心碱(Neferine)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作用并与普鲁卡因胺(PA)对比,结果表明,Neferine可显著延长QTc间期(P<0.01)及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的有效不应期(NERP与IERP)(P<0.01),提高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NET及IET)(P<0.01),缩小缺血心肌和左室心肌ERP离散度(IDR和VDR)(P<0.01),抑制心室PES诱发的持续性室速(SVT)或室颤(VF)(P<0.01),并能有效地预防犬慢性心肌梗塞后再次缺血所致的自发性VF(P<0.05),表明Neferine有抗缺血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具有与PA相似的心电生理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
评价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梗塞,5-8天后,辅以心脏程控制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研制成犬在体心脏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模型,并观察了普鲁卡因胺(PA)对该实验模型的电生理影响。结果表明。PA能显著延长QTc间期,RERP,NERP及IERP,缩小IDR和VDR,抑制心室PES诱发的室速和室颤,并能有效地预防犬心肌梗塞后再次急性缺血所导致的自发性室颤,表明PA有抗缺血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电药理作用。结果同时表明,该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的犬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重复性及临床相关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一电药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