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我们在对81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术后镇痛(PAC)时,出现了6例意识障碍,通过改进了治疗方案后,没有再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膀胱行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切除术,术后疼痛特别显著;可能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的应急反应。因此,此种手术的术后镇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它的镇痛不应局限于切口痛,还要考虑尿道的牵拉、膀胱的痉挛痛以及精神的痛苦。为此笔者进行了研究,以求得较好的镇痛方法,来解决此种老年人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在行硬膜外麻醉剖腹产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压急性下降。2004年7月我们采取了急性高容稀释的方法用于剖腹产前输液,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现已实施723例。  相似文献   
4.
CT 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诊治疾病(特别是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35例住院病人鼻窦 CT 扫描结果及其病理诊断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65岁,平均为43岁。  相似文献   
5.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也各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败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并不因手术的结束而终止;虽然大多数患者恢复过程很平稳,但有些患者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本院PACU成立于1997年。开始,本室们的任务不但是外科的麻醉后患者的恢复,而且还承担着外科的重症的抢救和治疗。11个春秋过去了,随着当今麻醉工作的日益增多,麻醉医生的工作繁重,有时就显得人手不足;  相似文献   
7.
针刺内关穴降低气管插管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1995~1996年间用针刺内关穴降低清醒气管插管副反应,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心功能评估分级均属1~2级。2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对病人做适当解释。内关穴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95年3月开始使用美国汽巴-康宁238全自动血液气体分析仪至今共做血样1600例。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操作手册对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并于96年2月因参比外电极内氯化钾块用尽,而更换新的参比外电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相继出现二次故障,我们认为比较罕见,特介绍如下。故障一:参比电极膜破损。表现:一点定标顺利,但定斜率均超出正常范围。经机器自检系统检测各电极mV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后又仔细观察发现,参比电极饱合氯化钾溶液内有气泡溢出,溶液由澄清转变为混浊。处理:更换新的参比电极后,故障排除。结论:我们认为: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急诊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表现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5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的过程中,全部应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于术后患者的反应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剖宫产术中,这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患者血流稳定且血压正常,胎儿分娩顺利。手术中,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况,且宫缩反应良好,手术全部顺利进行。在术后患者的恢复良好,没有出现麻醉后的不良症状。结论全身麻醉方式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够保证手术效果,也不会为患者带来术后的隐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身麻醉的相关禁忌很多,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纤支镜在呼吸道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目前不仅仅局限于单单的体检和诊断手段,而且逐渐成为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清醒状态下的患者进行检查非常痛苦,很难耐受纤支镜对机体的刺激。方法选取我院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两组A组患者在进行纤支镜下气道成形术时进行了全身麻醉同时行BIS监测,B组患者在进行纤支镜下气道成形术时进行了局部麻醉,每组100例。结果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能够很好地满足纤支镜下气管成形术的麻醉要求,尤其是麻醉深度监测(BIS)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BIS监护仪可用于评估药物引起的EEG和诱发反应改变的强度并且有助于指导麻醉药物的滴定,BIS是最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