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例男,39岁,因"发热伴头痛、全身乏力4 d",以发热原因待查入院。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史,无受凉史,体温未测,院外曾按"感冒"治疗无效。既往无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查体:体温39.2℃,颈软,胸腹部皮肤可见少许散在红色斑丘疹,未见溃疡焦痂,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均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将其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2组,每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相关分析与对比,发现女性、年龄较大、由卧位到站立位所耗时较长、患者椎体或者股骨曾发生过骨折等都是诱导其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针对符合以上风险因素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预防机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泥意多进行防跌倒的训练,通过多种措施以恢复身体协调能力,最终实现减少再骨折的发生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防治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股骨颈、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44例在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内服,观察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术后发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原发老年病复发或加重等防治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伤口浅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防治情况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髋部手术围手术期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发骨折的原因,为预防再骨折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锁骨骨折内植物取出术后再发骨折的病因。结果:手术操作问题、局部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应力遮挡效应及应力集中、不恰当的内固定取出时机、术后管理问题、患者自身因素过早运动以及不适当功能锻炼是导致再发骨折的主要原因。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发骨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有熟悉各种原因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锁骨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Cable-Pin系统治疗15例髌骨骨折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获得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均愈合,无退钉、钢缆松动或断裂、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参照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骨折并发症、畸形、骨折感染率和软组织感染率。结果:外固定组的骨感染、愈合延迟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但软组织感染、畸形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针对不同病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扫描测量下尺桡关节脱’位,为临床早期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提供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收治42例闭合性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前每位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术中常规探查下尺桡关节,由2名医生在所拍片中测量下尺桡关节,对下尺桡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再将评价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计算各自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值,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术中探查有28例患者诊断有下尺桡关节脱位,14例诊断下尺桡关节无脱位。与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术前X线判断下尺桡关节脱位真阳性16例,真阴性9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12例,灵敏度(55.36±2.53)%,特异度(68.i0±4.84)%,准确度(59.25±0.00)%;术前CT扫描判断下尺桡关节脱位真阳性25例,真阴性12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灵敏度(91.07±2.53)%,特异度(89.29±5.05)%,准确度(90.48%±3.37)%。X线平片和CT扫描在诊断下尺桡关节损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上X线平片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可靠性低,而CT扫描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可靠性高,能够为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