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筛选、分析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6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高长青主刀完成的CABG术后患者共228例。通过64-MSCTA的方法判断CABG术后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情况,收集患者术前、术中信息和术后资料,对可能导致左乳内动脉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筛选后的结果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冠脉造影前降支狭窄百分比、术前冠脉造影弥漫性病变;术前血糖;术前甘油三酯;术中检查靶血管直径;LIMA桥血流;同期室壁瘤手术为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IMA桥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和LIMA桥血流量。结论 LIMA桥通畅率和靶血管狭窄程度、桥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导致生命质量受限的原因.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其中OPCABG病例150例,CCABG100例;采用欧洲5维生命质量量表(EQ-5D)问卷调查对比OPCABG和CCABG术后生命质量,分析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的原因.结果 CABG术后患者生命质量较满意,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和焦虑/沮丧方面,完全不受限的比例分别为82.0%,93.9%,94.7%,80.7%和78.9%;OPCABG和CCABG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无明显差别;导致CABG术后生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结论 CABG术后患者生命质量较满意,OPCABG和CCABG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无明显差别.CABG术后生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搏动的心肌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肌细胞、脂肪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状细胞分化[1 3 ] 。为此 ,我们进行了MSCs向心肌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Percoll为Pharmacia公司产品。DMEM和 5 氮杂胞苷购自Sigma公司。α 横纹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公司。胎牛血清(FBS)购自天津血液病研究所。2 .动物选择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雌雄不限 ,年龄 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负载胰岛素壳聚糖-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粒并研究其性能。方法: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壳聚糖-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该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投料比、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对纳米粒进行了热重分析和红外表征。测定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Zeta电位),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研究纳米粒的包封和释药性能。结论: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表面荷正电。胰岛素的包封率可达90%以上。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胰岛素释放较慢。结论:该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建立一种以干细胞移植为主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利用Percoll分离骨髓细胞培养获得MsCs;用5-氮杂胞苷(0.1、1、5、10、50和100μmol/L)定向诱导24h,分别在诱导培养的第14d和21d,检测细胞中的α-横纹肌肌动蛋白表达。将培养的MSCs,移植于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4周后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超声检测室壁运动和心功能改变。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21d后,5和10μmol/L 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MSCs有一部分细胞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并一些细胞自发性跳动;细胞移植4周后,在缺血心肌有一部分MSCs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连接并分化为具有典型的肌小节和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结论MsCs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②方法 取兔股骨骨髓。利用密度为1.073s/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与扩增骨髓间质干细胞。取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以含有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基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③结果 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心肌细胞样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α-横纹肌动蛋白阳性。④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女,56岁。主因左侧胸闷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闷,夜间及平卧位加重。无胸痛、咯血、咳嗽及呼吸困难。查体:左肺上叶叩浊音,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哕音。X线胸片:左肺上叶肺不张。16层螺旋CT:左上叶支气管肿物伴左肺上叶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左主支气管通畅,粘膜光滑,无充血水肿;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可见肿物阻塞,表面光滑,呈暗紫色,周边见血性渗出,部分阻塞左下叶支气管开口。怀疑血管瘤,未作活检。临床诊断:左肺上叶支气管腔内肿物,左肺上叶肺不张;不除外血管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8)和熏洗组( n =50)。对照组给予抗凝、降脂、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熏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1个月,持续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溃疡面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和熏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熏洗组临床症状、溃疡面积、bFGF及血管VEGF表达、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良好,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管和神经功能,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实验显示心肌损伤后,趋化或直接心肌内注射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重要器官的分布、生长和分化情况.方法:选用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39只,均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3个组为实验组分别以心肌内直接注射、经冠脉注射、经静脉注射3种不同移植经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分为3个亚组,分别经冠脉、静脉和心肌内直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肺、肝、肾制作组织切片并观察BrdU阳性细胞和BrdU及α-横文肌肌动蛋白双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各实验组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均可见到BrdU阳性细胞和BrdU及α-横文肌肌动蛋白双阳性细胞.BrdU阳性细胞间及与宿主心肌细胞间有细胞突起相连,并可见明显的横纹和肌小节.②各实验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都有增加(P < 0.05),其效果顺序由好到差依次为冠脉注射组、心肌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③经冠脉和静脉移植组非目的器官肺、肝、肾的标本切片内均发现BrdU阳性细胞表达,且静脉移植组肺内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肝、肾,但均未见有分化趋势和恶性细胞表达.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3种方法移植均能使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心肌细胞和毛细血管再生,除心肌注射组外非目的器官都有BrdU阳性细胞表达,但仍以目的器官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定性指标是标记移植的细胞至组织器官后存活并发挥了正常的功能。目前细胞学研究方面采用的标记方法有酶联标记、氚胸腺嘧啶核苷标记、荧光标记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等。目的: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月龄3个月的日本大耳白兔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0.25)kg。方法:①利用密度为1073g/L的Percoll分离骨髓的单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ulbecco’s改良的Eagle’s培养基培养与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②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48,72,96h后的检测标记率(标记组);阴性对照为未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为以磷酸盐缓冲液或正常鼠血清替代一抗。主要观察指标:①3组各检测200个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观察。②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细胞计数结果。结果:①标记组均见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反应物位于细胞核,呈棕色、颗粒状或弥漫性分布;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②标记组24,48,72,96h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的数目分别为48±2,100±4,173±2,178±3,随着标记时间的延长,标记率逐渐增高,标记72h后标记率在85%以上。③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结论:①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时间是72h。②标记后检测的敏感性好,在低倍镜中亦可见,适合于大块组织的定量研究。③结果表明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