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 997年1 0月~2 0 0 1年1 0月,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1 2 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96例,女2 4例。年龄8~72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4例,坠落伤1 2例,机器绞伤1 2例,棍击伤6例,其它6例。骨折类型:新鲜骨折1 0 8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1 0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2例;开放性骨折5 4例,闭合性骨折6 6例;横形骨折1 8例,斜形及螺旋形骨折2 2例,粉碎性骨折80例。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2例,胫骨骨折5 2例,肱骨骨折1 2例,桡骨骨折1 6例,尺骨骨折1 8例。急诊手术4 2例,择期手术78例,手术距骨折…  相似文献   
2.
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髌股关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髌股关节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笔者自2011-01—2014-06对63例膝关节髌股关节紊乱症行关节镜诊治术,术前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在关节镜下对每例膝的软骨损伤情况进行评估,采用Outbradge软骨损伤分度方法。评估区域根据Schematic髌股关节的分区方法,观察9个区域内软骨损伤的情况并记录。将Outbradge软骨损伤分度方法转换成计分方法,然后将软骨损伤的指数与Lyshol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Lysholm评分为(56.5±18.7)分,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病理程度的计分为(12.8±8.4)分。Lysholm评分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病理程度的计分两者经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呈直线负相关(r=0.81)。结论Lysholm评分系统能简单直接、全面可靠地评价髌股关节。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是单纯通过临床症状来验证,而是通过软骨退变的病理程度和临床症状来共同验证的,对髌股关节炎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扶墙下蹲按压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汶上县中医院(272500)廉秀臻,郝建桥关键词按压复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疗法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其中25~30岁12例,31~40岁36例,4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有些文献报道部分病例的长期随访结果并不满意。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后的髌骨轨迹,以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部分病例随访优良率下降的原因。方法:临床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7膝(34例)样本,松解前后分别行10°,20°,30°,40°屈膝位髌股关节CT扫描,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和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比较松解前后髌骨轨迹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通过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发现髌骨轨迹17膝松解后无改善,40膝明显改善。40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大于9°,17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小于9°。说明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可能是影响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髌骨轨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侧扭转与髌股关节力线异常的相关性,分析髌股关节紊乱症的致病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在门诊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95例(124膝),均行双膝关节屈膝20°~30°髌股关节动力性CT扫描.测量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 FMTA)、髌骨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然后将FMTA、CA、PTA绘制成散点图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124膝中有25膝FMTA<5°,99膝FMTA≥5°,其中6膝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将其排除.余下93膝FMTA16.06°±5.68°,CA 16.40°±5.48°,PTA19.59°±3.32°.通过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当FMTA> 10°时,FMTA与CA呈正相关(r=0.709,P<0.05);FMTA与PTA呈正相关(r=0.652,P< 0.05),但是当FMTA> 27°时,这种相关趋势减弱.结论 股骨远端内侧扭转是导致髌股关节力线异常的重要原因,当FMTA> 10°时,FMTA与CA呈正相关;FMTA与PTA呈正相关,但是当FMTA> 27°时,这种相关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钢板螺钉滑脱致食道瘘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本例为急性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但从本例的诊治过程及结果来看,有不少教训值得吸取。问题的发生,常常不完全是由于“条件所限”或“技术问题”。有时缺少“认真”与“细心”更为主要。本文作者及其医院办公室勇于正视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还是值得鼓励的。同道们应以此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Ⅳ度损伤的治疗疗效。方法:25例旋后外旋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获随访22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应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优17例,良3例,可2例,无差,优良率91%;5例患者于术前有皮肤擦伤,1例内踝前有直径1.5cm皮肤挫灭、坏死,经抗炎、脱水、换药等治疗均愈合,无切口感染。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的旋后外旋IV型骨折是极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治疗理念应为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尽早功能锻炼,手术中尽可能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1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结合环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髌骨粉碎骨折采用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结合环形钢丝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结果:优3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结合环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