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Th细胞频数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本院儿童神经内科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BS患者19例(GBS组),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组26例(VEM组),健康体检儿童2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h22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频数,酶标仪检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IL-17、IL-22、IL-35及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及脑炎组患儿外周血Th17、Th22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兰-巴雷综合征及脑炎组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IL-35、TGF-β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Th22/Treg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G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婴儿痉挛(I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包括对照症状性亚组和对照隐源性亚组)予口服VPA溶液治疗,观察组(包括观察症状性亚组和观察隐源性亚组)在口服VPA溶液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ACTH。观察治疗后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症状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隐源性亚组(P〈0.01);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疗程ACTH联合VPA治疗IS近期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少、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SHR大鼠纹状体GDNFmRNA基因表达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组(MPH组)和人参皂苷Rg1组(Rg1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给药14天后,取纹状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多巴胺(DA)的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GDNF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组和人参皂苷Rg1组的纹状体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细胞浆GDNF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模型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促进纹状体GDNFmRNA的基因表达和增加多巴胺的含量而起到治疗ADH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海马IL-1β和IL-1r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反复热性惊厥(FS)后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拈抗剂(IL-1ra)表达的变化.方法 清洁级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热对照组(HC组)和热性惊厥组(FS组).末次热水浴后12 h处死动物,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1β和IL-1ra的含量;RT-PCR法测海马IL-1β和IL-1r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Fs组大鼠海马IL-1β蛋白和IL-1β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FS组大鼠海马IL-1ra蛋白及IL-1ra mRNA水平亦明显高于HC组和N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各组大鼠海马IL-1ra/IL-1β蛋白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期内反复FS可导致海马IL-1β和IL-1ra表达增加,提示IL-1β和IL-1ra可能参与FS脑损伤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郑飞霞  李光乾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9):776-777,780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病,目前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骨骼代谢的影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就有报道,近年来广大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国外关于AEDs对骨代谢的影响、监测和防治的研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偏头痛98例临床和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临床特点和脑电图变化。方法分析本院门诊诊治98例偏头痛患儿临床资料。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行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V-EEG)、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描记,予以诊断、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98例患儿中27例为典型偏头痛,71例为普通偏头痛。EEG和V-EEG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1例EEG显示有癫波;而TCD结果显示87例提示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结论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与成人类似,但有其自身特点,采用EEG与TCD结合对其诊断有重大价值,应与癫鉴别。  相似文献   
7.
反复热性惊厥大鼠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复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大鼠海马IL-1 β、IL-6和TNF-α的变化特点,以探讨其在F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NC组),高热对照组(n=12,HC组)和热性惊厥组(n=21,FS组).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测大鼠海马IL-1 β、IL-6和TNF-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①FS组大鼠海马IL-1 β 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C组(P<0.05或P<0.01).FS组和HC组大鼠海马IL-6和TNF-α的mRNA及蛋白含量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5).②海马IL-6含量与海马IL-1 β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36,P<0.01,n=24).结论:IL-1 β参与了FS的病理生理学改变,IL-6和TNF-α与FS相关脑损伤的产生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小学生热性惊厥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小学生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的患病情况,探讨F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浙江省温州市区及郊区各2所小学中6406名12岁以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06例学生中有235例患有FC,患病率为3.67%。FC首次发病年龄大部分集中在6个月至3周岁(75.7%),中位年龄为16个月。发作多呈全身性(224例,95.3%);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203例,86.4%)。FC转为癫癎者13例(5.5%),均为复杂型FC。88例(37.4%)复发,其中38例仅复发1次,50例复发2次以上。200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其中12例表现异常(6.0%)。结论:温州地区小学生FC患病率为3.67%;FC发作多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复杂型FC可转变为癫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盐酸哌甲酯控释剂组和人参皂甙Rg1组,8只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14天后.测定血清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gN(5-H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显著降低;盐酸哌甲酯控释剂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控色胺的含量显著升高;人参皂甙Rg1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参皂甙Rg1有调节ADHD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颖  林忠东  郑飞霞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383-4385
目的:哌甲酯控释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和哌甲酯控释剂组(MPH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给药14 d后,取纹状体组织和血清,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多巴胺(DA)的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纹状体GDNF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哌甲酯控释剂组的纹状体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细胞浆GDNF 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模型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哌甲酯控释剂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和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哌甲酯控释剂有促进纹状体GDNF mRNA的基因表达和增加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的含量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