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在带状疱疹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54)及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带状疱疹患者CD5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较高水平测定值主要分布在病程第3~7天;患者sICAM-1的表达未升高.带状疱疹患者经对症处理,局部水疱结痂愈合、神经痛减轻后复查显示,患者CD5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54表达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晶磨面治疗面部色素斑、浅表瘢痕、黑头及皮肤老化的疗效.方法191例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微晶磨面治疗,对照组以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微晶磨面治疗面部浅表瘢痕、黑头粉刺及皮肤老化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结论微晶磨面为面部浅表瘢痕、黑头及皮肤老化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鉴于部分患者的过敏性素质以及部分药物的抗原性较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引起严重药物性皮炎,增加固有疾病治疗难度,并常成为主要矛盾,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就27年来(1966~1992年)经治的78例严重药物性皮炎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8例中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20例(男12例、女8例),剥脱性皮炎型38例(男24例、女14例),重症多形红斑型20例(男1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25∶1。年龄最小3岁,最大70岁,其中21~30岁27例,占34.5%。2.潜伏期: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剥脱皮炎型及重症多形红斑型的潜伏期在24小时内者分别为6例、1例及8例,2~7日者依次为7例、5例及6例,8~20日者分别为7例、16例及6例,21日以上者16  相似文献   
4.
1998年~ 1999年我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 12 5例 (占皮肤病住院患者 2 4 7%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5例中男 6 1例 ,女 6 4例 ,年龄 9~ 89岁 ,平均 53 8岁 ,9~ 4 9岁 4 5例 (36 % ) ,50岁以上 80例 (6 4 % ) ,住院天数 2~ 32天 ,平均 11 82天 ,发病月份以 3月份 (16例 )、8月份 (14例 )、10月份 (13例 )、11月份 (12例 )较多。1 2 临床表现 有明确诱因者 37例。寻常型 10 2例 ,顿挫型 6例 ,大疱血疱型 8例 ,坏死型 2例 ,复发型 4例 ,RamseyHunt综合征 3例。发病部位见表 1。表 1  12 5例带状疱疹的发…  相似文献   
5.
别嘌呤醇药疹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别嘌呤醇是常用于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早期研究认为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痛风患者约10%发生皮肤或胃肠道轻微反应.而近年来报告此药能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我院自1992午以来,共收治别嘌岭醇引起的药疹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美扶)治疗甲真菌病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与进口同类产品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及安全性,2002年4月—2003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分别对129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随机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SLE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检测了26例SLE患者自身甲状腺抗体(TGab,TPOab)和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和TSH)。21名健康体检者和20例普通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SLE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球蛋白、C3、抗核抗体(ANA)、dsDNA和血沉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增大患者行甲状腺穿刺病理检查。结果:SLE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均增高,T3、FT3和FT4水平均较两对照组降低,TSH和T4变化不明显。SLE组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与dsDNA、ANA、血沉、免疫球蛋白和C3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SLE并发播散性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SLE患者并发孢子丝菌病样播散性非典型分枝杆菌原发皮肤感染,患者女性,33岁,水产经营者,既往有SLE病史15年。因“全身散发皮下红斑结节,破溃化脓伴轻痛2月”收住院。皮损散在分布于四肢和躯干。为大小不等的硬性结斑结节,中央破溃,脓性分泌物的黄色结痂。皮损组织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示真皮肉芽肿性炎症。用阿米卡星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治疗1个月,大部分皮损消退好转。  相似文献   
9.
耐药淋球菌感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福兆 《宁波医学》2000,12(8):391-393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9岁,1986年2月25日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因劳累和受凉后全身不适,咽喉疼痛,畏寒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