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结缔组织病 ,其中少关节炎型第二亚群 ,半数以上人白细胞抗原 -B2 7(HLA B2 7)阳性 ,经长期随访之后 ,符合强直性脊柱炎 (AS)或另一组脊柱病[1] 。因此我们对 4 0例JRA关节类型做了HLA B2 7检测 ,并对阳性组和阴性组做了临床对比研究和 2~ 10年的随访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患儿为我科 1986~ 1998年门诊及住院患儿 ,男 32人 ,女 8人 ,4~ 7岁 1人 ,7~ 15岁 39人。HLA B2 7阳性组 2 0人 ,平均年龄 12 0± 2 2 5岁。HLA B2 7阴性组 2 0人 ,平均年龄 11 9± 3…  相似文献   
2.
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一般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中sIL-2R及TNF含量,结果为肺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肺炎组高于一般肺炎组。sIL-2R与TNF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肺炎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外病灶及精确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诊NHL患者的PET-CT结果,比较PET-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NHL结外病灶检出的一致性以及精确分期情况.结果 PET-CT检出受累病灶432处,其中淋巴组织及器官占73.8%(319/432),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13.4(3.4~33.4);结外病灶占26.2%(1 13/432),SUVmax平均13.5(3.1~55.0).PET-CT与CT对于淋巴组织及器官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为95%,而对于结外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仅为54.9%.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以及胃肠道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但对于骨髓病灶的检出率低于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PET-CT结果再分期,29例(31.0%)调整分期,其中分期上调者占75.9%(22/29),引起分期上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等病灶的检出率高;分期下调者占24.1%(7/29),引起分期下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淋巴结及脾脏增大或浆膜腔积液的分辨力强.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提高NHL结外病灶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骨和软组织等弥漫性非肿块型病灶,有利于精确分期.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抑制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健康儿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值。结果:28例病毒性心肌类患儿血清CTnⅠ阳性率达92.9%;远较CK-MB阳性率50.0%为高。结论: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CTn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评价检验结果临床意义参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实践中,我们用以界定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参数有:正常值、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险水平、危急值等。其本质是依据实验结果,参照一定的数值区间,对临床意义作出评价,使医生作出诊断,采取对策、观察疗效等,从而发挥检验报告的作用。因此如何应用好这些参数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上述内容概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本病常影响儿童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对控制和防止佝偻病具有重大意义。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对96例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及48例正常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热惊厥患儿血钠、钾、钙、铅、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惊厥(febrli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多数病例发生无任何先兆,如不及时控制抽搐,可引起器官、组织缺氧缺血,特别是脑缺氧,从而导致器官、组织损害,甚至可产生严重后遗症,本文测定了32例FC患儿血钠、钾、钙、铅、糖水平,探讨FC时体液变化。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血小板数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360例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进行血小板数测定,结果360例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血小板数升高200例(占55.6%),其中重症肺炎102/160例(占63.7%),轻度肺炎98/200例(占49%)。结论: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血小板数的升高与病情轻重成正相关,出现血小板凝集时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占小儿风湿性疾病的首位[1]。其临床表现多样,但肾脏受累及其受累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2],早期轻微肾脏损害时,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很难发现早期肾脏损害。而尿微量蛋白Alb、β2-MG可灵敏地反映HSP患儿早期肾脏损害。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收治的尿常规、肾功能正常的48例HSP患儿,测定其尿Alb、β2-MG含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2年1月住院患儿,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的HSP患儿48例。均有典型的出血性皮疹,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男性28例,…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过敏性紫癜(AP)患儿的胃肠黏膜的损害,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2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在空腹情况下通过胃镜检测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改变,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28例AP患儿胃黏膜病变检出率46.4%(13/28)。其中腹型AP、皮肤型AP、混合型AP的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较高,而肾型AP、关节型AP几乎无胃黏膜损害。其损害部位以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为主,且胃黏膜相对较轻而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损害较为严重。 结论:AP患儿在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其中腹型AP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因此胃镜在AP黏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为AP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