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乳腺外科进入了根据乳腺疾病的生物学特性指导治疗方式的时代。乳腺外科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即外科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和乳腺微创外科概念的普及,这也是当今外科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对主动脉璧结缔组织的降解 ,导致动脉璧受损 ,是形成动脉瘤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Arg-Gly-Asp(RGD)肽偶联到壳聚糖(cH)材料表面,并制备成包载质粒DNA的纳米粒子,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质粒DNA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内皮细胞转染,观察其是否能提高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为偶联剂,通过酰胺键将RGD肽偶联到壳聚糖表面,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作为对照,制备载pEGFP-C1质粒DNA纳米粒子,比较2者对Hy926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 壳聚糖-RGD(CH-RGD)载基因纳米粒子转染Hy926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35.7%vs 14.3%,P<0.001).结论 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可用于体外细胞转染,其对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4.
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_2)隶属趋化因子家族,其与配体的结合在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各个阶段起重要作用,与高血压、心肌重塑、动脉硬化、腹主动脉瘤等重要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本文就CXCR_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下肢间歇性跛行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主诉,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巨细胞动脉炎(GCA)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狭窄,引发此症状。诊断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区分这2类疾病,从而指导治疗。本文结合近年下肢GCA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最新的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s)指腹主动脉超过正常管径50%的不可逆扩张,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为2% ~ 8.9%.腹主动脉瘤的危害在于动脉瘤一旦破裂,导致大出血,其死亡率达60%~80%[1].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男性、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及家族遗传史等为腹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一、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AAA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涉及炎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降解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下肢动脉闭塞的血管重建术2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8.
胡桃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及生殖静脉曲张等系列症状。传统开放手术方式首选左肾静脉转位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胡桃夹综合征合并左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青年患者,采用左生殖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并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该手术方式为胡桃夹综合征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1]。资料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2年我国11个省市15家三甲医院中,糖尿病足病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更多、足溃疡更严重、总截肢率更高,但大截肢率降低、愈合率升高、住院天数缩短[2]。糖尿病足病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感染及损伤有关。相对于其他的糖尿病并发症,足病并发症的处理更强调专业化的多学科合作,强调预防为主[3]。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法中,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采用微创技术重建通向溃疡及其邻近组织的周围动脉血流,可改善溃疡及其邻近组织的微循环与氧代谢,为缺损组织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与其他治疗方法相辅相成,可比较好地实现溃疡愈合和保肢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