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保守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7例因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保守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后痛经和月经量的改变、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术后妊娠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和(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较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发生几率高,痛经程度较重;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症发生机率较高,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不孕症发生机率较低。术后30岁以上患者痛经缓解明显(痛经缓解率30~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为92.20%和81.80%)及月经量改善明显(月经量改变率30~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为45.16%和33.33%),术后疗效较好。30岁以下患者症状改善稍差(痛经缓解率为53.80%,月经量改变率为5.88%),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19.58%)。手术对提高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有显著效果,且年龄越大,妊娠率提高越明显,呈上升趋势。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保守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能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复发率较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biomedical fibrin glue,BFG)在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生物蛋白胶治疗组患者196例和对照组患者87例。通过比较术后腹腔引流量及引流时间、胆瘘发生情况、术后右上腹不适情况、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来说明其有效性。结果胆瘘发生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余5项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可使手术时间缩短,防止创面出血和渗出,预防胆瘘,减少电凝对肝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痛苦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孕12周(停经84天)前的早期先兆流产合并支原体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2-12间孕12周(停经84天)前的早期先兆流产共50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有204名患者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共63名住院患者有支原体感染。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90.48%)(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分泌物培养有支原体感染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明显提高保胎患者的疗效,建议早期先兆流产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最小有效剂量,以最短必需疗程,使用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乳腺癌化疗的应用比较,为乳腺癌化疗选择理想深静脉通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2年1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244例,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139例)及TIVAP组(105例)。对两组患者在置管操作时间、置管长度、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12.63±8.03)min]明显少于TIVAP组[(33.84±11.74)min],PICC组置管长度[(42.85±2.48)cm]长于TIVAP组[(11.76±0.70)cm],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00%,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09%(128/139),二次置管成功率为6.47%(9/139),三次置管成功率为1.44%(2/139);TIV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8.57%(93/105),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1.43%(12/105);两组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9.35%)、静脉炎发生率(9.35%)及导管堵塞发生率(4.32%)均高于TIVAP组(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VA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PIC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VAP比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可靠,可作为乳腺癌化疗理想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2014年9~12月经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9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9例患儿均成功行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无中转行胆囊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5~70 min,平均(41.1±13.5)min;术中出血量3~10 mL,平均(5.3±2.4)mL;术后住院2~5 d,平均(3.2±0.9)d;术后疼痛按VRS评估,Ⅰ级8例,Ⅱ级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胆漏、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源性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无胆囊结石复发,且术后1个月复查示胆囊壁厚度变薄及胆囊收缩率改善,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且能够保留胆囊功能,适合生长发育阶段的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7例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中37例手术切除阑尾,其中16例采用腹腔镜,3例同时行剖宫产术;术后2例早产,1例胎儿死亡,1例术后腹腔脓肿形成,3周后行剖宫产同行腹腔脓肿引流术;20例保守治疗痊愈后继续妊娠。结论妊娠中晚期并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引起临床误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仅适用于病情较轻及不愿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以节气划分气候探讨子痫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的发病时间分析,探讨该疾病与气候的关系。方法收集自1995年1月1日-2006年8月31日住院的孕产妇,以节气划分为三个气候:冬季型、夏季型、过渡型,分析各个气候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的发病情况。结果(1)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冬季型4.07%,夏季型4.20%,过渡型:3.84%,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子痫的三个时段分别是:21/382,12/428,8/374,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子痫的发病具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不同程度尿碘缺乏对母婴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参加围生期保健的孕妇549名筛查尿碘,根据尿碘值分为正常组、轻度缺碘组、中度缺碘组和重度缺碘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水平,观察孕妇缺碘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以下简称“甲低”)的发生率,随诊其所生新生儿足跟血TSH水平,了解不同程度尿碘缺乏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亚临床型甲低的发生率为3.10%,临床型甲低的发生率为1.09%。正常组、轻度缺碘组、中度缺碘组、重度缺碘组亚临床型甲低发生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35%、3.08%、4.17%、15.00%,各组临床型甲低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分别为0、0.77%、2.78%、5.00%,其中,正常组甲低发生率与其他三组、轻度缺碘组甲低发生率与重度缺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缺碘组与中度缺碘组、中度缺碘组与重度缺碘组甲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碘缺乏程度与孕妇甲低的发生率有关联,且呈线性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足跟血TSH筛查阳性10例,进一步确诊无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结论孕妇不同程度尿碘缺乏,使其亚临床型甲低、临床型甲低的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新生儿患先天性甲低的风险,因此孕早期应检测尿碘,异常者建议监测甲状腺功能,减少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1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病例,男8例,女5例:2例可见肉眼血尿,9例镜下血尿;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13例;其中1例患者孕2周;病程4~20个月;13例患者分别有9个月至6年的氯胺酮接触史,其中6例频繁混用氯胺酮、摇头丸7例间断、较长期地吸食氯胺酮。给予戒断毒品、心圳干预、口服d或M-受体阻滞药和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根据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和最大测压膀胱容量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经综合治疗20d后,尿频、尿急症状逐渐改善,随着治疗期延长,症状改善越明显。治疗第20天,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尿常规正常、病原微生物培养复查阴性;5例肾积水患者2例消失,2例减轻,1例变化不明显。治疗后,最大测压膀胱容量明显增加[(194±39)ml比(98±90)m1],ICSI、ICPI明显下降[(3.6±1.5)分比(13.9±3.1)分,(2.5±1.9)分比(8.9±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尿间隔时间(85±26)min,夜尿0~3次,最大尿流量(14.2±5.3)m/s。控制排尿期间,3例出现明显耻骨上区疼痛,注射回苯三酚后缓解。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12例症状缓解明显或消失;1例复吸食者症状复发。结论及时戒毒、心理十预和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疗法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