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尿酸与骨和软骨代谢有关,但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方法:对214名中年(45?65岁)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观察尿酸与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全髋、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骨转换指标,包括骨形成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I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骨吸收标记物β-CrossLaps(β-CTX)以及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结果与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腰椎、全髋及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与OC呈负相关,与logPTH和log25-OHD3呈正相关。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所有参试者分为高尿酸组(UA≥6mg/dl)及低尿酸组(UA <6mg/dl),高尿酸组的OC,PINP和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尿酸组。将参试者根据尿酸水平分成三组,与尿酸最高的一组相比,尿酸最低的一组发生骨质疏松症和至少骨量减少(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机率分别增加41%和158%。本研究表明,尿酸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对骨代谢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老年患者常多种疾病共存,且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易引起不良情绪,加重病情,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护理对策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2008-06-2010-06收治9例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体会及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13岁。病程2个月,最长3 a。住院天数为7~35 d。9例患儿初次发病即为脓疱性,1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发病诱因不明2例,儿童上呼吸  相似文献   
4.
1流行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所致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CIRD)是老年人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ARAS的诊断手段相对复杂,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对该病进行普查,其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女,46岁.因左颈部、双手起红斑伴发热4d于2011-07-02就诊我科.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4d前出现左颈部、双手起红斑伴发热,T38.5℃,左下肢无力,无畏寒和寒战,曾就诊外院,诊断为"多形红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无明显异常.T 37.9℃.皮肤科检查:左颈部可见2个1.5 cm×1.0 cm大小红斑,上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双手食指及手掌可见红色斑块,高出皮面,边界尚清,质地硬,有压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99×109/L,N0.671,L 0.236;CRP 20.5 mg/L;ESR 41 mm/h;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生化、免疫球蛋白、补体、CEA、AFP、ASL、RF无明显异常;胸片、心电图、心肺功能、腹部B超无明显异常;左颈部皮损处做皮肤活检,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尘.根据临床及病理诊断为Sweet综合征.给予进口甲基泼尼松龙片、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咪唑斯汀缓释片等药物治疗,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后巴基斯坦某地灾民皮肤病构成分布,了解当地洪涝灾害期间常见皮肤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皮肤问题就诊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标准诊断统计皮肤病构成比例。结果共诊疗各种皮肤病患者630例次,纳入分析的病例554例,年龄3天~84岁,平均20.7岁,其中男性占39.53%,女性占60.47%。共诊治细菌感染性、变应性、真菌感染性、皮肤附属器、精神神经障碍性、色素障碍性、物理性等11类皮肤病,其中包括湿疹、脓疱疮、痤疮、细菌性毛囊炎、接触性皮炎、皮肤溃疡、瘙痒病、疖与疖病、皮肤软组织感染及体癣和足癣等50余种常见皮肤病。结论感染性和变应性皮肤病是灾区居民最常见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7.
渤海驻岛部队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军区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训练环境、气候条件及卫勤保障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法,对1386例驻岛部队官兵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皮肤病210例,发病率15.15%。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结论气候潮湿、高强度训练等是驻岛部队皮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科学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2岁,因"左侧腰腹部疱疹、疼痛5天"于2011年2月11日收治入院,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检:体温37.3℃,P92次/分钟,R22次/分钟,BP130/80mmHg。精神萎靡,痛苦貌。体检:一般情况可。皮肤科情况:左侧腰腹部大片密集疱疹,周边红晕呈群集性带状分布,部分已破溃,浆液样渗出,基底鲜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观察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对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6例,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甲状腺素钠片25~50μg,1次/天,4周后比较两组心衰症状、心功能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衰症状均有改善,血浆T3、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同组间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血浆T3、LVEF明显升高。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使血浆甲状腺素水平提高,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6岁,右手指甲周皮肤起红斑、脓疱9年,右手第4和5指指节间关节畸形1年入院。皮肤科检查:右手掌背及第1、4和5指弥漫性红斑,表面散在或密集米粒大小脓疱,部分形成脓湖或脓痂,指甲脱失,手指末端变细;第4、5指指节间关节屈曲畸形,功能受限。四肢皮肤见散在分布少数浸润性红斑,表面有少量小脓疱。患者家族中无银屑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6%、淋巴细胞百分比30.28%、RBC 4.75×1012/L、HGB 136g/L、PLT 278×109/L。肝功能检查:ALT 13 U/L、AST 17 U/L、ASP 160 U/L、γ-GT 17 U/L、TBIL 19.2 umol/L。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和艾滋病抗体检测阴性。Hbs-Ag(-),HCV-cAg(-)。脓疱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胸部X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诊断:泛发型连续性肢端皮炎。入院后予阿维A胶囊、火把花根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及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经2周治疗皮损部分消退,偶有少量新脓疱形成,受累手指疼痛减轻,但病情仍继续进展,右手第2指和左手第5指亦受累。为遏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审慎地权衡利弊后,遂决定开始rhTNFR:Fc治疗。治疗12周后,四肢皮损消退,新脓疱形成停止,但手指畸形和功能无改善,治疗获得部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