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耻骨上经膀胱手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35例患者分为两组:82例行耻骨上经膀胱手术(SPP),53例行TURP.观察两组尿失禁的总发生率,按Stamey尿失禁分级系统观察严重程度、尿失禁持续时间,对持续1周以上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类型.结果 SPP组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高于TURP组,术后尿动力学分析发现,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者SPP组高于TURP组,发生急迫性尿失禁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预防术后尿失禁角度,TURP术优于sPP术.sPP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多见,分析可能与手术切除彻底,且易损伤膜部尿道黏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连续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高压氧仓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因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连续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高压氧仓)和高压氧组,每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评估患者血尿症状、排尿频率及血尿色卡评分(1~10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排尿频率和血尿色卡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有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的排尿频率和血尿色卡评分较低,相对效果较好。两组排尿频率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但血尿色卡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治疗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高压氧仓治疗(P <0.05),但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时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高压氧仓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使膀胱出血、血尿严重程度和排尿频率持续降低至少12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自拟固肾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予ESWL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基础上再加自拟固肾排石汤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基础组的76.60%(P0.05)。两组肾结石与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结石的首次碎石成功率相比,差别均不大(均P0.05)。联合组患者首次排石平均时间、疼痛平均消失时间、结石排净平均时间均优于基础组(均P0.05)。联合组感染与血尿发生情况少于基础组(P0.05)。两组发生尿路梗阻与疼痛方面,差别不大(P0.05)。联合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1)。结论采用自拟固肾排石汤联合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对肾结石的预防作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1.25%乙二醇和1%氯化铵制备大鼠肾结石模型,用上述3种单味中药的免煎剂型分别给各实验组大鼠肾结石模型灌胃,对照组用枸橼酸钾,4周后观察尿和肾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情况。结果:单味中药金钱草组、石韦组、车前子组大鼠肾内草酸钙结晶明显少于模型组,而与西药枸橼酸钾组相当。金钱草组、石韦组、车前子组大鼠尿中草酸钙结晶的排泄均明显多于模型组。结论:单味中药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对预防大鼠肾结石的形成有确切效果,并与西药枸橼酸钾相当,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尿中草酸钙结晶的排泄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鉴别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原因的意义.方法 对4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按症状不同可分为排尿困难组32例和尿失禁组10例.对两组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32例排尿困难组中,逼尿肌收缩乏力8例,膀胱出口梗阻24例;10例尿失禁组中,急迫性尿失禁6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以梗阻和逼尿肌功能损害为主,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和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江怡  邵绍丰  程斌  谢辉 《浙江医学》2015,37(2):124-126,130
目的 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 床疗效。方法 将63 例BPS/IC 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 两组,A 组32 例,B 组31 例。A 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 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 万U 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 次,4周后改为每周1 次,共16 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 周ICPI、ICSI 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ICPI、ICSI 及QOL 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 周后A 组的ICPI、ICSI 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 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血尿严重程度评分卡(以下简称血尿色卡)在不同人群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经多次试验制作适用于临床的血尿色卡,对血尿色卡各色块进行红(R)、绿(G)、蓝(B)三原色强度数值分析,验证其是否适合人眼判读;将1例健康体检女性志愿者的血液和尿液按一定的方法配制出200份不同浓度的血尿标本,按照双盲法、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给10位医生,每人20份,要求其对照血尿色卡进行评分,获得医生组评分;同样方法分配给10位护士、10例患者或家属进行评分,分别获得护士组评分和患者组评分;比较3组评分的差异。将3组人群评分对照血尿色卡的色块浓度转换成3组评分对应浓度,再计算评分对应浓度平均值,并与实验室检查浓度作比较,验证其可靠性。结果随着血尿色卡评分值以及色块浓度的增加,RGB三原色总亮度递减,R占比递增,到7分后又下降,亮度色差均>2.4%(人眼对红色最低分辨能力)。3组人群对照血尿色卡对200份血尿标本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分段、低分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对照血尿色卡算得的评分对应浓度平均值与实验室检查浓度比较,在低分段(评分平均值≤8分及更低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人群应用自制血尿色卡判读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分段(评分平均值≤8分及更低组段)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4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和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的尿失禁生活质量及下尿路综合征症状情况,术后1月随访两组尿失禁治愈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及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及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尿失禁治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5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对大鼠肾结石模型肾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采用1.25%乙二醇和1%氯化铵制备大鼠肾结石模型。造模同时用上述三种单味中药的免煎剂型分别按剂量给各中药组大鼠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枸橼酸钾组用枸橼酸钾灌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结果:各中药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肾充血、炎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枸橼酸钾组相当。大鼠肾脏损伤表现为肾皮质明显充血,近曲小管水肿,髓质充血,间质水肿,远曲小管可见草酸钙结晶,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乳头管也可见结晶,肾盏内见脱落细胞。结论:单味中药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对大鼠肾结石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促进尿中草酸钙结晶排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