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198例(258眼)的麻醉效果及与麻醉有关副反应和并发症,并与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阻滞麻醉151例(188眼)作对照分析。结果 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均良好。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眼球制动较差。球后阻滞麻醉,球后出血2眼(1.06%),一过性黑朦1眼(0.53%)。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用药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3.
巩膜长隧道Ahmed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长隧道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0例,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38.7±2.3)个月.结果 术后第1、2、3年平均跟压分别为(16.83±7.63) mm Hg,(17.18±8.35) mm Hg,(18.36±8.24) mm Hg,较术前平均眼压(34.51±6.41) mm Hg明显降低(P<0.01).手术成功率第1、2、3年分别为86.67%、83.33%、76.67%.结论 采用巩膜长隧道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中长期眼压控制较理想,保存患者残存视力,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 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40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组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组,两组按术中是否应用丝裂霉素棉片又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随访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其中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治愈率为76.47%;治疗组治愈率为97.22%.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对照组治愈率为81.58%;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两个不同手术方式组间手术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性.两组内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手术治愈率均存在统计学上差异性.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安全、有效的,且该术式与传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优势,应用丝裂霉素于慢性泪囊炎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60例320眼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160眼,治疗组的患者每日口服润目增液汤,频率1剂/d,同时每日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对照组的患者每日仅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疗程为3mo.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3mo的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患者BUT、FL、SⅠt三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mo,治疗组干眼BUT、FL、SⅠt及总体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用于干眼症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长期随访。方法:观察住院、会诊患者、眼科门诊就诊患者1330例,已经临床确诊的153例(306眼)2型糖尿病患者。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检查,以及散瞳直、间接检眼镜眼底或三面镜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确诊有无DR,并进行分期。随访1—2年。发现DR患者后均建议其到上级医院行跟底荧光血管造影(FFA),DR3—4期患者建议行视网膜光凝治疗,DR5—6期患者建议行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06眼,患病率为11.5%,其中发生DR74眼,占糖尿病患者的24.18%。单纯型视网膜病变63眼,占糖尿病患者的20.59%,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1眼,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3.59%。病程越长其DR发病率越高,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眼底改变也越严重,空腹血糖〉6.8mmol/L比空腹血糖≤6.8mmol/LDR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应该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长期随访,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邵利琴  杨亚波  冯蕾 《浙江医学》2009,31(3):336-337
角膜是主要的屈光成分之一,其屈光力占人眼屈光力的3/4。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组织的消融作用,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及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全眼球屈光力的目的。全面深入研究和了解角膜形态及全眼球的屈光状态和视觉质量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Q值对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引导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对在我院行近视屈光手术的79例(158眼)患者的双眼Q值差异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4例(14只眼)老年人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8例以单侧眼睑下垂、6例以复视为首发表现,伴头痛、眼球运动受限,但瞳孔未受累。14例均治愈,治愈时间3~10周。结论该病多为急性发病,疗效与血糖水平及病程无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处理神经系统病变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邵利琴  盛张兴 《浙江医学》2017,39(16):1376-137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下液放液,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环扎,玻璃体注空气等处理,对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3例视力提高,2例无变化。34例经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二次外路手术复位。术后25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I级29例,Ⅱ级6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缝穿巩膜、眼内出血、视网膜坏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中未发现有植入物感染或脱出。结论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中透明角膜不同部位的切口对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68例(78眼)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0例(24眼);B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24例(26眼);C组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手术切口选择以角膜屈光力最小的散光轴向方向)24例(2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及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三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曲率引导下以角膜屈光力最小的散光轴向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抗青光眼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并有利于术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