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肝切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切除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方法。文中主要从肝脏切除范围的界定、断肝新技术及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这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对如何更加完善肝预切除方案和肝脏外科微创化肝脏外科领域里两大研究热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因转染组;分别于移植前5d每天给Lewis大鼠腹腔注射mDC、imDC、空载体转染的imDC和hIL-10修饰的imDC各2×106个,于肝移植术后3、7、10d各处死4只,观察外周血肝功能及IL-12变化,并对移植后大鼠做生存分析。结果:IL-10组术后移植肝为非确定型急性排斥反应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示IL-10组在7d、10d时,肝功能有所恢复,但与imD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术后7d,IL-10组的血清IL-12浓度均低于mDC组及imDC组。IL-10组中位生存期(40d)长于其他组。结论:hIL-10基因修饰的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Glu)的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C3、C4、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胃癌病人随机均分4组:Arg组、Glu组、Arg Glu组及常规组(Rou组).术后第1 d起各组均连续给予PN支持7 d,均为等氮等热量.15例同期行择期腹部手术病人(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9例)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 d分别检测各组C3、C4及CRP;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 术前胃癌病人的C3、C4及CR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 d,Arg组与Glu组的C3、C4和CR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均高于Rou组(P<0.05),均低于Arg Glu组(P<0.05);Arg Glu组与Rou组的CRP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rg Glu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排气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rg Glu比单用Arg或Glu增强的PN可降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免疫营养素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屏障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屏障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肠黏膜机械屏障;同时肠道细菌移位在临床全身感染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免疫营养支持的概念亦逐渐受到重视。笔者就免疫营养物质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和减少肠道菌群易位机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述。消化道的吸收面积是皮肤表面积的100倍,具有防止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屏障。生理情况下肠道内有许多细菌,数量是地球上人类总数的1 000倍[1];在创伤或炎症的状态下肠道内细菌数量会更加显著地增加,并极易引起肠道细菌的移位[2],而免疫营养物质在保护胃肠道的作用方面有其独…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精氨酸(arginine,Arg)和谷氨酰胺(glutamine,Glu)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 tion,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分为四组:Arg组、Glu组、Arg+Glu组及常规PN组(Rou组)。术后第1天起各组均连续给予PN支持7d,均为等氮等热量。另取15例同期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其中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9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各组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术前60例胃癌患者的CD3、CD4、CD4/CD8、IgA、IgM及IgG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D8则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第8天,IgA、IgM、IgG在Arg组、Glu组和Arg+Glu组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三组均高于Rou组(P<0.05);CD3、CD4的百分比及CD34/CD8比值在Arg组和Glu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高于Rou组(P<0.05),均低于Arg+Glu组(P<0.05);而CD8的百分比和CRP、C3、C4的浓度与上述相反,CD3、CD4及CD4/CD8在Arg+Glu组和Rou组组间差异有极为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Arg和Glu增强的PN比单用Arg或Glu增强的PN更能增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通过运用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和培养过程的手法筛选相结合,培养、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建立了体外大量培养、诱导及扩增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经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证实所培养细胞为树突状细胞。结论通过运用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和培养过程的手法筛选相结合能培养、诱导、扩增大量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手汗症伴腋窝多汗患者腋窝汗腺中水通道蛋白(AQP)的表达,探讨其与手汗症伴腋窝多汗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34例实验组和8例对照组的腋窝汗腺进行染色,在光镜下分别计算其腋窝汗腺数目,并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上述两组腋窝汗腺进行AQP1、AQP3和AQP5蛋白检测,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中腋窝汗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6,P>0.05);两组腋窝汗腺中均无AQP1、AQP3表达,AQP5在两组均有表达且在实验组中表达显著增强(Z=-3.523,P<0.05).结论 AQP1、AQP3不参与人体腋窝汗腺分泌;AQP5可能是参与人体腋窝汗腺分泌的主要水通道蛋白之一,其表达增强很可能是手汗症伴腋窝多汗患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支配大鼠前肢足垫皮肤的交感节后神经元在交感神经链内的定位。方法选择15只正常大鼠,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30%HRP10μL注入左侧前肢足垫皮下,右侧注射10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60~72h后切除两侧的交感神经节,连续冰冻切片,按TMB法呈色反应。结果 15例大鼠共找到3150个标记细胞,分别为同侧颈中神经节741个(23.5%)、颈胸神经节2297个(72.9%)、T3神经节88个(2.8%)、T4神经节21个(0.7%)、T5神经节3个(0.1%),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配大鼠前肢足垫皮肤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颈中神经节、颈胸神经节、T3神经节。治疗手汗症没有必要行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低位切断交感神经干可以减少术后代偿性多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调节因子-1(NRG-1)基因表达及对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纤维横截面积的影响,探讨与手汗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固红-固绿髓鞘染色法显示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观察30例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以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和NRG-1基因表达强度,并与8例非手汗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较非手汗症患者明显增高(t=7.023,P<0.05;t=7.462,P<0.05);BDNF和NRG-1基因在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中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强度比值分别为1.17600±0.028 70、1.216 10±0.075 39,较非手汗症患者的比值1.037 50±0.053 79、1.042 70±0.043 57明显增高(t=9.940,P<0.05;t=6.195,P<0.05).结论 BDNF和NRG-1基因表达强度增高促使胸交感神经干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增高以及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增大,从而导致胸交感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兴奋性增高,可能为手汗症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