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聚乙二醇(PEG)交联猪去细胞瓣,共价接枝GRGDSPC多肽(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并联合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HAVI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方法: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去细胞瓣支架上引入的巯基与枝化状PEG末端丙烯酰基共价结合,使PEG交联去细胞瓣,并行生物力学检测。再利用PEG-去细胞瓣支架上未饱和的丙烯酰基与GRGDSPC多肽末端半胱氨酸的巯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对PEG-去细胞瓣支架行GRGDSPC多肽共价修饰,免疫荧光测定GRGDSPC多肽修饰效果。在RGD-PEG-去细胞瓣复合支架上种植HAVICs,缝制于生物反应器内,体外构建心脏瓣膜。接种2、4、8h后,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粘附情况。体外培养10d后行形态学观察和DNA含量测定。结果:力学测试结果显示,PEG-去细胞瓣支架的最大抗张强度较单纯去细胞瓣支架明显提高[(7.53±0.32)Mpa∶(5.65±0.28)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天然主动脉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GRGDSPC多肽可有效地与PEG-去细胞瓣共价接枝。不同时段细胞粘附计数及形态学观察提示,RGD-PEG-去细胞瓣复合支架明显促进HAVICs的粘附,并可在瓣膜表面形成连续单细胞层。DNA含量测定提示,RGD-PEG-去细胞瓣复合支架DNA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PEG交联去细胞瓣可明显改善瓣膜支架力学性能,GRGDSPC多肽接枝的PEG-去细胞瓣复合支架,可促进种子细胞的粘附,改善瓣膜支架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上腹部或腹膜后区手术较易伤及腹腔和腹膜后的淋巴管道结构,从而造成术后淋巴漏,即乳糜漏,又称乳糜性腹水。常见于胃手术[1],而肝移植术后淋巴漏较为少见,有文献报道为4.65%~6.3%[2,3]。而婴幼儿因其自身解剖、生理及神经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手术过程复杂、难度高、创伤大,乳糜性腹水可能导致患儿术后营养不良及腹腔感染[4],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给予优质护理,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笔者所在科室于2018年4月收治了一名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患儿术后第五天进食后出现了乳糜性腹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有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emented medium,SSM)培养的细胞中和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培养的肿瘤干细胞球体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的比例,以期获得较好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SFM培养细胞,观察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过程中的细胞形态;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眶颧骨折继发复视等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缩小眶腔的有效方法,重建眶腔的参考标准.方法:术前三维CT眶径测量,术中测量、修复重建后测量对比,按测量值复位扩大的眶腔,使用材料衬垫眶壁,缩小眶容积.结果:术前CT测量值能更准确了解骨折移位及眶腔变化,手术前后测量对比是眶修复重建的重要依据.结论:眼球三维CT眶径测量简便实用,准确性高,术后效果好,对眶颧骨折继发畸形治疗、眶重建、缩小眶腔容积,治疗复视、眼球内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诚  归来  李颖  刘平 《重庆医学》2008,37(2):154-154,156
目的 探讨腭裂上颌前份塌陷的有效矫治方法.方法 5例腭裂术后患者,前颌发育不足,4例植入下颌骨外板,1例植入颅骨外板.术后最长追踪2年.结果 5例患者术后面容改善,面中份塌陷得到不同程度矫正.结论 密质骨植入是腭裂上颌前份塌陷的有效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面中份联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颌骨、面中份的联合骨折临床并不多见,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和特点。作者对该类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交联去细胞瓣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复合支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分子量20 kDa 的枝化状丙烯酰化聚乙二醇(PEG)交联巯基化去细胞瓣,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复合支架,并对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初步检测.方法 取猪新鲜主动脉瓣叶,进行脱细胞瓣处理,制备去细胞瓣并巯基化.戊二醛固定去细胞瓣,PEG 交联巯基化去细胞瓣.形态学观察去细胞及交联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热收缩温度,Ⅰ型胶原酶溶液测定其抗酶性分解能力,拉伸实验测定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并采用AlamarBlue 法测定支架对MRC-5 人胚肺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HE 染色和扫描电镜(SEM)显示去细胞完全,细胞外基质保存完整;PEG 交联后瓣叶变薄,纤维增粗呈束.PEG 交联瓣的热收缩温度为(75.16 ±0.69)℃,与去细胞瓣[(67.63 ±1.09)℃]相比有显著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G 交联瓣6 h 及12 h酶性分解率分别为(17.52 ±1.69)%和(48.83 ±2.67)%,与去细胞瓣[(64.91 ±2.05)%和(98.23 ±1.20)%]相比,分解率显著下降.PEG 交联瓣抗拉强度较去细胞瓣显著为高,并达到天然瓣水平,弹性模量则远高于其他各组.细胞毒性试验显示PEG 组和对照组活力细胞差别为(1.82 ±0.03)%,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G 交联可显著改善去细胞瓣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而无明显细胞毒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瓣膜复合支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D-脯氨酸-赖氨酸短肽(Cyclo-RGDfK)能否提高去细胞瓣对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的黏附性能,以及RGD肽对Integrin αVβ3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大鼠主动脉壁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子在培养myofibroblast中的表达.将去细胞瓣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A组:去细胞瓣未接受任何处理;B组:去细胞瓣与交联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反应36h;实验组:去细胞瓣与EDC反应36h后,再与Cyclo-RGDfK反应24h,使RGD肽共价结合于去细胞瓣.将第5代myofibroblast分别接种至各组瓣膜上.HE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增殖状况,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tegrin αVβ3基因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原代培养的myofibroblast生长良好,高表达Vimentin和α-SMA分子.HE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myofibroblast在实验组的生长好于A组和B组,半定量PCR示Integrin αVβ3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结论 Cyclo-RGDfK促进myofibroblast在去细胞瓣上黏附,此效应可能与RGD肽上调Integrin αVβ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构建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的T7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与舌鳞癌相关的蛋白或多肽打下基础.方法: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QiaGen法提取细胞m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后与T7Select 10-3载体连接,体外包装并扩增得到1-7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结果:构建了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的T7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原始文库重组滴度为鳞癌1.7×106 pfu,扩增后滴度为3×1010 pfu/mL.随机从文库中抽取10个克隆PCR扩增插入片断,电泳结果显示构建的文库中均有插入片段,文库插入率高达100%.所构建的文库插入片断大小在(0.4~1.0)kbp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T7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为下一步筛选和鉴定与舌癌相关的蛋白或多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口内入路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前下后份切除后将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结果:1995-2000年临床已应用39例。其中对称性高颧骨畸形32例,非对称性高颧骨畸形7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畸形在保证颧骨体和颧弓解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高颧内,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