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 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 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 mg,2次/d,口服7 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方法为泮托拉唑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10%)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均能取得较好临床成效,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泮托拉唑治疗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临床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因此,如何及早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125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具有简便、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我们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的联合检测,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mg,2次/d,口服7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件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它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反酸和烧心等典型症状和哮喘、咳嗽、胸痛及吞咽困难等不典型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问题、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与GER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治疗Dieulafoy病出血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下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对39例Dieulafoy病出血急诊行高张钠-肾上腺素液黏膜内注射联合射频及钛夹治疗。结果 36例经内镜止血成功,首次治疗成功34例(87.2%),2例经2次内镜止血成功(5.1%);3例外科手术治疗(7.7%)。内镜止血术后2~4周再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溃疡。39例随访0.5~5年,平均2年,均无再发出血。结论高张钠-肾上腺素液黏膜内注射联合射频及钛夹是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