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5 8例糖尿病患者VEGF、HCY、NO血清含量 ,同时以 2 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VEGF、HCY、NO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VEGF、HCY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2 )糖尿病组血清VEGF及HCY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呈正相关 (r1 =0 4 98,P1 <0 0 1;r2 =0 317,P2 <0 0 5 )。结论 VEGF水平升高 ,HCY代谢紊乱及NO进行性减少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患一旦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即进行性恶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多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DN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深入探讨此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血肌酐在不同水平上的57例糖尿病肾病患的血清Hcy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多大规模2型糖尿病(T2DM)临床试验采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作为临床评估的终点,尽管其结果可靠,但由于获得上述结果需入选高危患者或需观察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对占人群绝大多数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颈总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可作为探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或心血管事件的中间终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将其分为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TGF-β1和PAI-1血浆含量,同时以2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2型糖尿病各组血浆TGF-β1和PAI-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IMT增厚组血浆TGF-β1、PAI-1含量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斑块形成组血浆TGF-β1含量较IMT增厚组显著降低(P<0.05),PAI-1含量较IMT组显著升高(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GF-β1与PAI-1呈正相关(r=0.24,P<0.05);PAI-1与IMT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GF-β1和PAI-1的继发性改变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根据踝肱指数(ABI)将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另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2.与非PAD组相比,PAD组患者年龄明显偏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P<0.05)、HOMA-IR、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3.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ABI呈正相关(r=0.367,P<0.05),血清抵抗素与ABI负相关(r=-0.42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ABI相关,抵抗素、脂联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颖  邓晨昕  高凌  张黎明  马计  肖婧  田源 《西部医学》2012,24(2):308-309
目的研究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换用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在治疗第0周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低血糖事件共发生5例次。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次/d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次/d注射预混人胰岛素70/30(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换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治疗开始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出现低血糖12例。结论应用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可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地特胰岛素(Det)或中效胰岛素(NPH)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Det组和NPH组。在16周治疗期调整胰岛素剂量至FPG≤6.0mmol/L。记录治疗前后FPG、HbA,c、低血糖事件及体重。结果治疗16周,两组FPG及HbA-c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t组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NPH组,且低血糖风险减少42%。结论相比NPH,Det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能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及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