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 1 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3月 ,使用静脉穿刺套管针为 3 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化疗 1 1 6例次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9例 ,男 2 3例 ,女 1 6例 ,年龄 2 6~ 67岁。术前腹腔化疗胃癌 6例 ,大肠癌 4例 ;术后辅助腹腔化疗胃癌1 2例 ,大肠癌 1 4例 ;晚期姑息性腹腔化疗胃癌 4例 ,大肠癌 3例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共行腹穿置管 1 1 6例次。   2 材 料  静脉套管针使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 Insyte套管针。规格 1 6G,直径 1 .7mm,长 1 3 3 mm。   3 腹穿置管方法及注意事项  穿刺…  相似文献   
2.
胃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乳糜瘘,是一种较少见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文献少见且多为个例报道[1-2],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自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们治疗胃肠癌根治术后乳糜瘘患者15例,效果满意,临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林斌  迟达超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0):624-624
<正> 1994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口服洛赛克和番泻叶治疗胃柿石症53例,取得满意效果,方法优于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约占70%),女16例(约占30%);年龄11~63岁,平均39岁;均有空腹食用柿子史,其中最多2d内服用11个柿子,最少为2个,多在发病1周到3月内就诊。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或胀痛、反酸、烧心,少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甚者可触及中上腹部可移动之包块。均经内镜检查确诊:胃柿石大小不等,直径多在3~8cm之间,呈卵圆形或黑褐色团块,多  相似文献   
5.
成人小肠重复畸形致消化道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25岁.因“间歇性黑便10年余“为主诉收住我科.患者10余年前无明原因出现黑便,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恶心、呕吐及呕血.10年来黑便反复发作,严重贫血,血红蛋白:58~82 g/L,每年平均输血4~5次,每次平均输血400~800 ml.曾多次行全消化道钡透、胃镜、肠镜、肠系膜血管造影、腹部B超、CT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63例乳腺癌患者按化疗方案分为ET(表阿霉素、艾素)组和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组。在治疗前、化疗3疗程、6疗程后,分别进行骨显像和骨密度(BMD)值测量。利用感兴区技术获取骨显像的腰椎、股骨计数并和全身计数进行对比(LRC/WRC、FRC/WRC),以及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和骨密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ET组治疗前、化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腰椎、股骨放射性计数比值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ECT组治疗前、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放射性计数比值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发现骨代谢异常方面要早于骨密度法。该方法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可能引发的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发现有临床应用价值,是骨密度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MMHC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57例,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球蛋白SMMHC在其中的表达。结果: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SMMHC表达阳性率90.6%,且强阳性表达(以上)占62.5%;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80%,强阳性表达(以上)占16%,两者表达有差异。结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中SMMHC的表达明显强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提示SMMHC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以及乳腺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意金黄散配合西药治疗下肢丹毒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达超  吴涛  龙延滨  陈熹 《陕西中医》2010,31(9):1212-1212
自2004年~2009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患者,以甲状腺球蛋白增高阈值>10ng/ml为标准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5),常规行131I全身扫描(WBS),同时以99mTc-depreotide作为显像剂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以核素显像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肿瘤/非肿瘤(T/NT)比值,进行定量分析。比较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及131I全身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T/NT比值分别为4.45±0.44和2.14±0.51;对照组T/NT比值分别为1.13±0.21和1.42±0.16。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45%、50.00%、87.04%和81.82%、80.00%、81.48%。结论: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可提高诊断分化型甲癌转移灶灵敏性,但特异性低于131I全身显像,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可作为Tg、131I全身显像等分化型甲癌随访常规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手术中腹壁切口的愈合质量一直是病人及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外报道切口愈合不良导致切口疝的发生率达11%-20%,切口裂开的发病率为1%-3%。其死亡率高达15%~20%。1998年7月-2003年6月我科对高危因素的病人应用预防性减张缝合技术(prophylactic tention suture,PTS)共56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裂开,与1993年7月-1998年6月的病例比较,明显减少了其他切口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