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时急性反应蛋白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sCRP)、淀粉样A蛋白(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ACS发病机制。方法:选取ACS病人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40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的SAA、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sCRP、SAA、IL-6水平在AMI组、U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②选取CK-MB粗略代表心肌坏死的程度,分别在AMI组内和UAP组内对sCRP、SAA、IL-6、纤维蛋白原和CK-MB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sCRP、SAA、IL-6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UAP组强于AMI组。纤维蛋白原在AMI组中与IL-6、SAA相关,在UAP组中与sCRP相关。③无论AMI组还是UAP组,CK-MB与sCRP、SAA、IL-6、纤维蛋白原之间均无相关性。④采用Wagner 37项/29分QRS积分系统对40例AMI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估计,结果表明QRS积分≤6分组和>6分组之间sCRP、SAA、IL-6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外周血中sCRP、SAA、IL-6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指标。血清中sCRP、SAA、IL-6的升高主要不是心肌坏死的作用,可能与多病灶的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MIM计划系统标准病例模块的CBL教学方法在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学习肿瘤靶区勾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在MIM放疗计划系统上建立子病例库,以肺癌教学为例,创建标准化肺癌靶区勾画病例。在临床中选择具体病例,实验组采用MIM标准化病例学习和传统带教方法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临床带教3个月,比较两组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靶区勾画准确性、总成绩、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IM计划系统标准病例模块建立的CBL教学方法在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靶区勾画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I3K抑制剂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为实验对象,MTT法观察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RT-PCR检测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DNA-PKc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10μmol/L)时即可降低Eca-10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为1.58.药物LY294002组DNA-PKcs mRNA表达受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药物LY294002+照射组的表达较照射组下降(P<0.05).药物LY294002组G2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药物LY294002+照射组G2期细胞比例较照射组下降(P<0.05).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DNA-PKcs及减少G2期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 - 1β(IL- 1β)、白介素 - 2受体 (IL-2 R)、白介素 -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干扰素 - γ(IFN- γ)的变化 ,旨在探讨 ACS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ACS患者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 4 0例 ,ACS患者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的 IL - 1β、IL - 2 R、IL - 6、TNF-α和 IFN-γ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除 IFN-γ外 ,IL - 1β、IL - 2 R、IL - 6、TNF-α均为 AMI组、U 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在随访时明显降低。 2 .采用 Wagner37项 / 2 9分 QRS积分系统对 4 0例 AMI患者进行梗死面积的估计 ,结果发现 QRS积分≤ 6分组和 >6分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周血中 IL- 1β、IL-2 R、IL- 6、TNF- α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 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可以反应病情的稳定情况。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升高主要不是心肌坏死的作用 ,可能与多病灶的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几年来 ,虽然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它仍然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冠脉造影、尸解及动物实验的大量研究 ,已经证实稳定及不稳定斑块是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两种状态。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而与斑块的稳定性和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国外研究证实 75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狭窄 <5 0 %的冠脉病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病灶疾病 ,ACS的发生机率与不稳定斑块存在的数目成正比。如何识别不稳定斑块 ,预测 ACS发生的危险性 ,是人们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kV-CBCT技术分析颈段、胸上段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并对其最佳配准方式和CTV-PTV外放间距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1例接受3DCRT或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每周1-2次kV-CBCT扫描,分别按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进行匹配,比较三种配准方式的差异,分析摆位误差,计算并比较校位前后CTV-PTV的外放间距。结果: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4±0.34)cm/(0.06±0.36)cm/(-0.02±0.29)cm、(-0.11±0.53)cm/(-0.10±0.53)cm/(0.04±0.55)cm、(0.08±0.16)cm/(0.06±0.21)cm/(-0.03±0.26)cm,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Z轴,X轴的最小;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灰度配准的误差值均明显小于以上两者(P<0.05);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21±1.07)°/(1.20±1.06)°/(1.33±1.11)°、(-0.11±0.53)°/(-0.10±0.53)°/(0.04±0.55)°、(0.08±0.16)°/(0.06±0.21)°/(-0.03±0.26)°,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X轴旋转最大,其次为Z轴,Y轴最小,三种配准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0.05);骨性配准任一方向平移误差>0.3cm者,校位前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5±0.31cm、0.19±0.42cm、-0.06±0.37cm,校位后分别缩小至0.01±0.16cm、0.08±0.17cm、0.03±0.12cm,(P<0.05);校位前X轴、Y轴、Z轴CTV-PTV外放间距分别为0.29cm、1.03cm、0.60cm,校位后缩小至0.09 cm、0.23 cm、0.16 cm,(P<0.05)。结论:本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病例放疗时以Y轴平移误差最为明显,应用kV-CBCT实施IGRT可缩小摆位误差及CTV-PTV外放间距,配准方式以骨性配准为首选,必要时进行手动微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术后不同照射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别,明确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前列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前列腺癌术后放疗患者1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和六野适形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设计治疗计划,比较各方法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六野和四野适形放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四野和六野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直肠、膀胱剂量明显降低(P<0.05)。六野适形的股骨头剂量较四野适形和常规放疗明显降低(P<0.05),提示六野适形对保护股骨头具有优势。结论:前列腺癌术后放疗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3-DCRT。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六野适形放疗除降低股骨头剂量外,靶区、膀胱和直肠剂量与四野适形放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沉默食管癌细胞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为 4组:空载组(NC)、空载+照射组(NC+IR)、沉默UHRF1组(shUHRF1)、沉默UHRF1+照射组(shUHRF1+IR),每组5只,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食管癌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22天(肿瘤直径8 mm左右)开始给予放射线照射,1次2 Gy,共5次,每3 d测量1次移植瘤的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ab2/2),2周后处死裸鼠称量瘤体质量;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UHRF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shUHRF1组、NC+IR 组以及shUHRF1+IR组中肿瘤体积的增加率均小于NC组(P<0.05),其中shUHRF1+IR组较shUHRF1组、NC+IR组更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组UHRF1蛋白的表达均较NC组下降,其中shUHRF+IR组 UHRF1蛋白表达量下降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肿瘤组织内均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shUHRF1+IR 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NC组相比,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AKT、p-mTOR的蛋白表达下降,其中shUHRF1+IR 组PTEN提高水平,p-AKT、p-mTOR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shUHRF1组及NC+IR组(P<0.05)。结论:沉默UHRF1基因可以增加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非常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生部位隐蔽 ,手术难以进行 ,而肿瘤病理类型中 90 %以上是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 ,对放射线较敏感 ,且鼻咽、颅底和颈淋巴结又易被包括在照射野内 ,因此 ,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法。 193 1年~ 195 8年间 ,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平均 5年生存率为 15 % ,此后多年 ,疗效有所提高 ,约为 3 9%~ 43 % ,2 0世纪 80年代后 ,虽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放疗设备逐步更新及综合治疗广泛开展 ,但鼻咽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仍在 5 0 %左右 ,晚期患者仅为 2 0 %~ 3 0 % [1]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未控、复发及远处转移。随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