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RUNX3 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 BTCC 中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 BTCC 中RUNX3 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RT -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其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UNX3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 BTCC 组织中甲基化频率占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14 例同时伴有 RUNX3 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472,P=0.012).RUNX3 mRNA 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 BTCC 组织分别为93.8%(30/32)、34.4%(11/32),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唾液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肠疾病的关联性,探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分别对163例胃肠疾病患者的唾液(实验组)和27例非胃肠疾病患者的唾液(对照组)进行检测,并测定阳性样本的Hp分离菌株尿素酶活性及菌液pH值。结果 163例胃肠疾病患者的唾液中有24例(14.72%)检测出Hp,27例非胃肠疾病患者的唾液中有18例(66.67%)检测出Hp。实验组24例Hp分离菌株尿素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8例Hp分离菌株,pH值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中幽门螺杆菌致病性可能存在差异,唾液中尿素酶活性较高、菌液pH值较低的幽门螺杆菌可能与部分胃肠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Hp的唾液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无痛,安全的检测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IF-1 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抑癌基因PTEN、P53与HIF-1 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IF-1αmRNA,PTENmRNA,P53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HIF-1α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12.47,P=0.00);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部位(t=0.05,P=0.96)性别无关(t=-0.37,P=0.72);而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t=6.43,P=0.00);PTENmRNA,P53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HIF-1α和抑癌基因PTEN、P53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 HIF-1α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肠癌中抑癌基因PTEN、P53的缺失突变可致HIF-1 α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与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cDNA消减文库。方法:分别从BTCC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提取总mRNA,用SMART技术反转录成cDNA,经过HaeⅢ酶切后将BTCC尿脱落细胞cDNA分为两组并接上接头,再与过量正常膀胱尿脱落细胞cD-NA进行两轮消减杂交及两轮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使得差异表达的DNA片段得以富集。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构建成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PCR鉴定有317个克隆载有主要在200~900bp之间呈随机分布的插入片段,片段插入率达82.6%,证实建库成功。对20个质粒测序结果经同源性比对分析,其中20个片段源于17个已知基因,1个克隆在GenBank中未检索到与其有相似性的基因序列,表明它们可能为BTCC差异表达的新基因。结论:该消减杂交文库质量可靠,其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BTCC差异表达基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BRM1和P53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肾癌组织进行PBRM1和P53蛋白检测.结果 在肾癌组织中PBRM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和39.4%.PBRM1表达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相关(P<0.05),与肾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P53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分期无关(P>0.05).结论 PBRM1表达水平随着肾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P53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白假丝酵母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妇科白假丝酵母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与临床常规鉴定方法对照,评价其敏感度、特异度及重复性.结果 通过对50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结果对照,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100%;最小能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重组质粒;批内重复实验和批间重复实验结果均与常规鉴定方法结果相符.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妇科白假丝酵母菌,特异度和敏感度高,重复性好,且快速、简便,该方法将有助于妇科白假丝酵母菌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EDA‐A1基因突变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 )周期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 EDA‐A1基因编码序列(CDS)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EDA‐A1‐M /W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 PCR(RT‐PCR)扩增 EDA‐A1基因,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 EDA‐A1蛋白表达,M TT 法、流式细胞术检测EDA‐A1基因突变体对 ECV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RT‐PCR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野生型组和突变体组 ECV细胞表达 EDA‐A1基因及其蛋白,而空质粒转染组[pcDNA3.1(‐)]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无表达。与对照组(空质粒租)相比,突变体组 ECV 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生长抑制率为45.70%(P<0.01),野生型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突变体组中有更多细胞进入 G0/G1期、S 期;野生型组 S 期细胞增多,G2/M 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突变体和野生型 EDA‐A1基因对 ECV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门诊进行乳腺癌筛查确诊为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就诊于放射治疗科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抽签法随机抽取的30例乳腺癌患者之间,以及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后CEA、CA153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YKL-40水平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EA、CA153阳性或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与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的差异。并且,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与降低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4.21±22.07)ng/ml和(90.14±23.85)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9.04±9.61)ng/ml(t=12.491、8.673,P均0.001)。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2.17±22.04)ng/ml和(91.67±29.18)ng/ml,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逐步下降(t=4.002,P0.001)。(2)CEA和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在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CEA:(87.26±30.28)ng/ml比(107.23±25.54)ng/ml,CA153:(77.52±31.01)ng/ml比(108.12±19.95)ng/ml,t=5.443、4.750,P均0.001]。(3)无论是放射治疗前,还是放射治疗后,CE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均接近(t=1.414、-0.992,P=0.164、0.523);而在放射治疗后,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却明显低于CA153阴性者[(77.52±31.01)ng/ml比(95.90±27.42)ng/ml,t=-2.559,P=0.015]。(4)在100例乳腺癌患者中,8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12例患者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较放射治疗前升高。中位随访36个月(24~48个月),血清YKL-40降低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6%(16/88)和13.6%(12/88),均明显低于血清YKL-40升高者的66.7%(8/12)和50%(6/12)(χ~2=11.081、7.157,P=0.001、0.007)。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1、2、3年OS率分别为91.7%、83.3%、66.7%,而血清YKL-40降低者1、2、3年OS率分别为97.7%、93.2%、86.4%。血清YKL-40升高者OS率明显低于血清YKL-40降低者(χ~2=4.050,P=0.044)。结论 YKL-40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放射治疗期间联合检测血清YKL-40、CEA和CA153,对患者预后的评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肿瘤缺氧是实体瘤常见现象,缺氧可触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急性保护反应,使得肿瘤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是一个在人类大多数实体瘤中呈过度表达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能量代谢、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耐药性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α的结构,生物活性和其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中高发的恶性肿瘤,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预后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已经筛选和鉴定了一些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PTEN、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n)、ERR、CFTR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