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结核病的住院患儿作为结核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患感染性疾病,同时除外结核病的患儿作为非结核病组;选取体检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胸部影像学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结核病灶的儿童作为结核感染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卡疤试验阳性,无基础疾病,无结核接触史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各组留取血清标本。计算结核病组PPD试验阳性率及细菌学检查阳性率。应用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同时检测标本中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相对分子质量16000和38000蛋白IgG抗体,通过蛋白芯片阅读仪判断结果,其中任意1种或1种以上抗体检测阳性,即判为蛋白芯片检测阳性。分别计算各组抗体检测阳性率,并计算该方法检测儿童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及,检验分析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病程、抗结核治疗时间、激素使用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结核病组79例,非结核病组33例,结核感染组15例,健康对照组30例。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34.2%(27/79),低于PPD试验阳性率(84.8%,67/79),高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12.7%,10/79)。在非结核病组阳性率为6.1%(2/33),结核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灵敏度为34.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93.1%,阴性预测值58.5%。Logistic回归发现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仅与病程相关,且随病程延长而阳性率升高。病程〈1个月,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8.8%(6/32),病程在~3个月,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κB ,NF κB)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获得 9例哮喘患儿及 6例非哮喘对照的支气管粘膜 ,进行免疫组化及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查 ,分别观察NF κB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NF 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 NF κB在 9例哮喘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均有表达 ;在 4例哮喘患儿中 (对 6例哮喘患儿进行了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查 ) ,观察到NF κB与DNA结合。在 6例非哮喘对照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均未见NF κB表达 ,也未见NF κB与DNA结合。结论 NF κB在哮喘患儿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 ,可能通过调控多种炎性蛋白的表达 ,导致气道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儿童支气管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结核 (EBTB)的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诊断及分型。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不顺利的肺结核或可疑肺结核的住院患儿 110例 ,均经纤支镜诊查 ,归纳EBTB病变在纤支镜下表现 ,并分型为 :粘膜型、干酪型、管腔型和混合型。 110例均摄胸部X线片 (其中做胸部CT检查 6 2例 ) ,追踪临床诊疗过程和最终诊断 ,以验证纤支镜诊断。再评估纤支镜在儿童EBTB诊查中的作用 ,提出EBTB诊断标准。结果 纤支镜诊断 10 8例EBTB ,其中混合型 78例、粘膜型 18例、管腔型 9例、干酪型 3例。临床合并各型儿童肺结核 91例。在纤支镜确诊的 17例EBTB中 ,胸部X线片均未提供特异性结核证据 ,气道分泌物结核菌阳性 15例。本文结核菌阳性率为 5 3%。结论 儿童EBTB并非少见 ,其诊断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儿童EBTB可以原发 ;本文试行的儿童EBTB分型方法简便易行。纤支镜是诊断EBTB的必需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在病程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5例哮喘患儿发作之初、病情好转以及病情缓解时期的痰液 ,比较哮喘病程不同时相之间以及不同时相与 10例正常儿童之间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初期痰液脱落上皮细胞明显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 ;随着病情好转 ,脱落上皮细胞数显著下降 ,而嗜酸性粒细胞数和(或 )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仍无明显差别 ;当病情缓解时 ,脱落上皮细胞的数量接近正常对照 ,嗜酸性粒细胞和 (或 )中性粒细胞数也显著下降 ,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上皮细胞脱落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除造成上皮细胞脱落外 ,可能还发挥促上皮细胞再生的有益作用 ,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淋巴细胞可能在维持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特殊改变的EB病毒性脑膜脑炎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Epstein Barr)病毒性脑膜脑炎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脑炎一样 ,一般情况下 ,脑脊液生化改变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升高 ,糖正常。而蛋白明显升高 ,糖明显降低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此种患儿极易误诊为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 2 0 0 1~ 2 0 0 3年收治的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 ,糖明显降低的 5例EB病毒性脑膜脑炎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1例 ;发病年龄 1~ 2岁 2例 ,4~14岁 3例。夏季发病 3例 ,冬季发病 2例。临床诊断标准 :(1)具有脑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及体征。 (2 )脑脊液EB病毒抗体IgM阳性或IgG抗体 4倍升高 ;外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行VA-ECMO辅助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ECMO平均支持时间(134.8±27.1)h,20例成功脱离ECMO(58.8%),12例存活出院(35.3%)。并发症: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1例下肢坏死行截肢手术,3例插管部位渗血,2例胸腔内出血,5例ECMO后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VA-ECMO是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重要支持手段,ECMO时机的把握、ECMO支持期间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ECMO成功撤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心理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诊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心理性咳嗽的33例患儿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位年龄为8岁个6月,病程7周至7个月,12例表现为犬吠样咳嗽,14例为清嗓子样咳嗽,7例表现为类似下呼吸道感染干咳,有人在场时发生或明显加重,转移注意力可减轻,睡眠时消失.6例伴有眨眼或吸鼻子或耸肩动作.5例有哮喘或鼻炎病史,肺部和其他部位查体未见异常,全部均有心理因素诱因.12例心理测试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治疗有效,4例患儿应用硫必利治疗有效.结论 心理性咳嗽的咳嗽特性是诊断的线索,具有心理诱因,辅助检查正常,对其他治疗无持续反应,心理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和喘息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及喘息性疾病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对哮喘(13例)、慢性咳嗽(10例)、婴幼儿喘鸣(8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共39例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及上清液IL-5浓度测定。结果 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为3.0%(0.7%-8.8%),上皮细胞为3.0%(0.7%-12.0%),IL-5为1.7ng/L(0-16.0ng/L),与慢性咳嗽组及婴幼儿喘鸣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例慢性咳嗽及3例婴幼喘鸣儿哮酸性粒细胞亦有异常增多,与组内其他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婴幼儿喘鸣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明显增多为其特征性改变;慢性咳嗽患儿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者,应注意与哮喘鉴别;婴幼儿喘鸣者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著,抗哮喘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单中心临床诊断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15例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儿科医师的警惕性。方法2000年1月-2007年4月根据临床表现,2岁以内静脉血CD3 T细胞<20%,绝对淋巴细胞计数<3×109 L-1,诊断为SCID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规律。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男12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4.4个月,平均诊断年龄6.2个月。主要症状为发热15例,咳嗽12例,口腔黏膜白斑、皮疹、腹泻各3例,淋巴结大1例。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12例,败血症7例,口腔念珠菌、肝脾脓肿各4例,腹泻3例,营养不良及发育落后2例,脓毒血症1例。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阳性菌、真菌为主,痰培养除常见呼吸道病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外,还包括真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机会菌,未发现胞内菌和寄生虫。体格检查发现15例中8例有皮疹。15例中7例血IgG>2g/L,余8例IgG<2g/L。结论小于6个月患儿,出现长期发热、呼吸系统感染和败血症表现并有生长发育落后、腹泻、口腔念珠菌等情况,应考虑到SCID的可能,机会性病原感染更有提示意义,尤其有皮疹表现者,血IgG无明显降低不能除外SC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