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1988~1999年经治的516例甲状腺癌中10例侵犯上纵隔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进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甲状腺癌侵及上纵隔的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9%(10/516)。侵犯方式主要3种:①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②肿瘤的直接侵犯;③原发胸骨后恶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有3种:①不切开胸骨的肿块切除;②加胸骨纵行切开的肿块切除;③胸骨部分或扩大切除术(包括锁骨)。完整切除肿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乳糜漏2例,声带麻痹2例,甲状颈干动脉出血1例,膈神经麻痹1例,气胸1例。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10、8/10、6/9、4/7。结论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1979年1月至1992年5月,我院共收治无锁上及远处转移的颈胸交界处食管癌136例。单放组72例;手术64例,术后上残侵润癌10例,手术死亡3例。余61例中,34例单纯手术,27例行术后放疗。结果:术放组各年生存率均较单放组明显提高,较单手术组3、5年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局部未控复发率和颈锁上淋转率,术放组较单放组和单手组也有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观察针刺人迎穴对SHR主动脉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迎组,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人迎组大鼠双侧人迎穴进行针刺干预,并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变化。4周后剪取大鼠主动脉弓,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大鼠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452个基因表达上调,245个基因表达下调;人迎组和模型组相比,261个基因表达上调,986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模型组VS空白组、人迎组VS模型组分别发现了12条、10条显著表达(P0.05)的差异通路。结论针刺人迎穴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通路中的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88-1999年经治的516例甲状腺癌中10例侵犯上纵隔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进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状腺癌侵及上纵隔的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9%(10/516)。侵犯方式主要3种:①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②肿瘤的直接侵犯;③原发胸骨后恶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有3种:①不切开胸骨的肿块切除;②加胸骨纵行切开的肿块切除;③胸骨部分或扩大切除术(包括锁骨)。完整切除肿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乳糜漏2例,声带麻痹2例,甲状颈干动脉出血1例,膈神经麻痹1例,气胸1例。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10、8/10、6/9、4/7。结论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的含量以及针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0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60只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造模,造模结束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法进行模型评价,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实验组共有48只大鼠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刀组,每组1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抓取刺激,不进行干预治疗;药物组予美多芭片悬浊液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针刀组进行松解干预,每周2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图片观察大鼠纹状体的病理学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鼠纹状体NA、5-HT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未见旋转,模型组大鼠出现旋转,干预后药物组及针刀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NA、5-HT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针刀组大鼠纹状体中NA、5-HT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针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松解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NA、5-HT的含量,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另取10只WKY雄性大鼠为对照组。人迎组每天针刺人迎穴,模型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共28 d,结束后取材,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对关键基因进行PCR技术验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迎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之间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有129个上调,243个下调;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有167个上调,188个下调。PCR结果显示:干预前模型组基因KLK1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KLK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EPHX2和CHI3L1表达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针刺人迎穴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影响其下丘脑中有关基因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抗炎、基因EPHX2、KLK1和CHI3L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合并气管断裂的颈部外伤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2000年共治疗合并气管断、裂的颈部外伤14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2~78岁,平均39岁。切割伤7例,撞伤4例,其他意外3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14例,颈部伤口、出血7例,咯血或血痰2例,发热3例,意识不清、昏迷等3例。就诊时间:伤后  相似文献   
8.
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综合治疗在晚期喉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4~ 199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 2 0 4例晚期喉癌 (不包括远处转移病例 )经单纯手术、手术 放射治疗、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等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 总的 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0 1%(14 3/2 0 4 )和 6 1 8% (12 6 /2 0 4 )。其中 ,综合治疗组 5年生存率为 6 8 2 % (90 /132 ) ,单纯手术组 5年生存率为 5 0 0 % (36 /72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3 2 6 ,P <0 0 5 )。单纯手术组的复发率为 2 7 8% ,综合治疗组为 2 2 7%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6 5 ,P >0 0 5 )。综合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0 6 % ,单纯手术组为 2 0 8% (χ2 =3 99,P <0 0 5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放射治疗组伤口感染及咽瘘分别为 15 6 % (10 /6 4 )和 18 8% (6 /32 ) ,术前未放射治疗者伤口感染及咽瘘分别为15 7% (2 2 /14 0 )和 14 1% (10 /71) ,二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0 33,P >0 0 5 ;χ2 =0 37,P >0 0 5 )。结论 对晚期喉癌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比单纯手术疗效好 ;术前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感染和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人迎组每天针刺大鼠"人迎"穴20 min,每6天休息1天,共28天;模型组和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于针刺干预第1、5、9、13、17、21、25和28天测量血压,实验结束后取材下丘脑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采用PCR技术检测关键基因5-羟色胺1A受体(5-HT1A)与胱硫醚β合成酶(CBS)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在第1、5、9、13、17、21、25、28天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在第5,9,13,21,25,28天收缩压降低(P<0.05或P<0.01)。与本组前一观察点比较,模型组第21、25、28天血压均升高,人迎组仅第21天血压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129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167个基因上调,188个基因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针刺"人迎"穴对于降低SHR血压有效,影响下丘脑的基因表达如促进神经递质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侵及气道和消化道的晚期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8~ 1998年经治的 18例晚期甲状腺癌患者 ,均有气道、消化道的侵犯。结果 晚期甲状腺癌侵及气道、消化道的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3 5 % (18/ 5 16 ) ,腔内受侵率为 2 7% (14 / 5 16 )。其中 ,仅 1个器官受累 10例 ,占 5 5 6 % (10 / 18) ,其中最常见的是气管 ;其他依次是食管、喉、喉咽 ;2个及 2个以上器官受累 8例 ,占 4 4 4 % (8/ 18)。生存 1、3、5和 10年者分别为 17、14、9和 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5年生存率 (6 1 5 % )明显高于未分化癌 (2 0 0 % ) ,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远期生存率与肿瘤的分期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这可能与临床例数太少有关。结论 侵犯气道消化道的晚期甲状腺癌需要广泛切除受侵的部分 ,选用有效的手术方式 ,同时给予辅助治疗 ,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