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2例AMI青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年AMI具有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较好等特点。指出危险因素与患病率的关系,旨在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1年9月以来,应用尿激酶快速静点,辅以肝素钙皮下注射及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发病在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疗效甚好。溶通率为:69.2%,死亡率为7.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3366例心脏病人心室晚电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方法:比较3366例心脏病人心室晚电位阳性与阴性患1年内死亡率及转阴后的死亡率变化.结果:3366例中心室晚电位阳性189例,占受检病人的5.6%,经治疗后121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64%,随访1年,有7例(3.7%)猝死,6例发生于晚电位持续阳性,1例发生于转阴后,3177例晚电位阴性病人1年内死亡30例,死亡率为0.94%.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有预测发生心脏恶性事件的价值.其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1年9月以来,应用尿激酶快速静点,辅以肝素钙皮下注射及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发病在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疗效甚好。溶通率为:69.2%,死亡率为7.7%。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对象1.1.l对象选择条件:(1)持续性胸痛超过1/2小时,含硝酸甘油片症状不能缓解;(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V;3)发病6小时以内者,若刚超过6小时,患者仍有严重胸痛,并且ST段抬高导联有R波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4)年龄在65岁以下;(5)无溶栓禁忌症者[1]豆.1.2临床资料6年来共收治39例,其中男性30例…  相似文献   
5.
氨力农(Amrinone)是一种非洋地黄、非此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国外已于八十年代初应用于临床。我院从1992年2月──1993年11只对2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静注国产氨力农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男11例、女20例,年龄30~81岁(平均55.5岁)。心功能(NYH分级法)Ⅲ级9例、Ⅳ经12例:其中风心病9例,冠心病7例、心肌病3例、复合性心脏病(肺心+冠心)2例;21例中房颤16例、完全左来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有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内阻滞1例;心胸比率平均为0.66(0.52~0.80)。2.…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心外科的发展以及检查仪器的增多,原发于心房粘液瘤屡有报导。我国董氏1935年经尸检报告1例。现将我院诊治左房粘液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疼持续≥30分钟,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抬高≥1mm;年龄<70岁且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症,发病在6小时之内透壁性心肌梗塞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2~68岁,平均55.8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2例;前壁4例;前间壁1例;下壁4例;下+前壁2例;下+正后壁1例;前+右室1例。 2 药品来源与给药方法 2.1 药品来源 我们使用的系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2万单位/支的尿激酶,肝素钙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昆明大观生化厂生产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4岁,因“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半月,经治疗后病情好转。1994年2月7日22时,过劳为诱因突发胸骨后剧痛难,向左肩放散伴大汗,持续约半小时口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当时心电显示,原倒置T波变直立,下移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Q-T间期缩短。给予对症、扩血管治疗.6h后心电:T:I、aVL、V_1~V_6星“冠状T”深达0.2~0.7mv,ST:V_3~V_6下移0.1~0.15mv,心肌酶谱增高,诊断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加用溶栓、抗凝药物,病情逐渐好转,T波变浅。3月9日情绪波动为诱因再度出现心绞痛症状,即刻心电:除T、aLVR倒置外,原倒置T波均又转为直立。经积极救治症状才逐渐好转,次日T波又出现倒置,约0.1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我国北方地区报道尚少,1962年我们在佳木斯地区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一例,经用 ACTH 和砷剂治疗后痊愈。1975年又遇到3例,不伴哮喘,其中两例先分别用强地松和卡巴砷治疗无效,改用全千蟾粉,紫金锭和强地松联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至今用本法共治疗13例非  相似文献   
10.
心律平(Propafenene)是Ⅰ_c类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临床上普遍认为该药安全性大,副作用小,优于其它药物。1990年来我们在应用心律平的过程中出现5例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现报告如下。例1女,52岁。因“心慌一年”入院。查体:消瘦,双眼球突出,甲状腺Ⅱ°肿大,可闻血管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60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亢进,心尖部SMⅡ°。心电:快速房颤,T_37.89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