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5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青壮年占95%,其中HIV感染途径有静脉吸毒史38例(70%),血液接触3例(6%),性接触12例(24%);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明显消瘦(78%),淋巴结肿大(40%),皮肤溃烂(20%)等,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0%),合并淋巴结结核(20%),PPD试验多为阴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重,X线表现不典型,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剂型利福平投药后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二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注射组(65例;利褔平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0.6g/次,1次/d,用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和口服组(65例;利褔平采用口服的方式,0.6g/次,1次/d);利福平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9~1.56μg/ml,本研究统计达到MIC为0.39μg/ml的患者例数。口服组最终有2例患者因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存在遗漏,故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128例患者,其中注射组65例,口服组63例。两组患者用药第7天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两组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值。结果 注射组利福平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输注后1.5h,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0.954(0.210,3.420)μg/ml;口服组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服药后2h,M(Q1,Q3)为1.253(0.249,2.501)μg/ml。注射组峰值血药浓度为1.786(0.704,3.591)μg/ml,均值血药浓度为0.688(0.269,1.087)μg/ml,均高于口服组[分别为1.468(0.423,3.748)μg/ml和0.571(0.149,1.894)μg/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0和-0.02,P值分别为0.366和0.980);注射组谷值血药浓度为0.004(0.001,0.038)μg/ml,低于口服组[0.007(0.001,0.07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4,P=0.000)。注射组总体达到MIC的比率为47.7%(248/520),口服组为49.4%(218/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591)。结论 患者采用注射和口服利福平的治疗方案,血药浓度值均较低,有超过50%的患者总体时间内并未达到MIC,无法满足利福平推荐的参考范围,可能存在剂量上的不足;应继续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的监测,规范使用利福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引起积液的原因很多,尽早明确积液的原因,对指导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大有益处。现将我院1999~2003年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6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意义。   方法   采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其抗原ESAT-6和CFP-10的应答,对比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月末及治疗结束时ESAT-6和CFP-10应答结果的变化。   结果   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ESAT-6和CFP-10应答的斑点数在治疗2月末和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初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SAT-6和CFP-10在治疗2月末和治疗结束时阴性率较治疗初有上升,与治疗初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全部患者T-SPOT.TB转阴率为3.8%。治疗2月末与治疗结束时ESAT-6应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635,P = 0.031 < 0.05);治疗2月末与治疗结束时CFP-10应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272,P = 0.259 > 0.05)。   结论   T-SPOT.TB治疗前后ESAT-6、CFP-10应答变化有明显差异,对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利用其转阴率作为肺结核治疗停药指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结核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明红 《吉林医学》2009,30(1):43-44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和防治意识。方法:对2002年-2007年收治的23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30例,死亡8例,进行正规抗结横向联核治疗患者8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范围广泛、易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漏诊、误诊等特点。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应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对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社会传染源。老年肺结核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复发率高,复治病例多、治愈难、死亡率高。同时在治疗上应重视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治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多发浆膜炎为病变侵及胸膜、腹膜、心包膜及关节滑膜、脑膜,常致浆膜腔积液,可同时或依次发生。为进一步了解结核性多发浆膜炎的临床特点,现对我院收治的57例结核性多发浆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2年12月,所收治的57例结核性多发性浆膜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4~68岁,平均20岁。1 2病例选择 :(1)B超发现2个以上浆膜腔积液 ,常规化验符合典型结核性渗出液改变 ;(2)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密忉接触史 ;(3)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或相关部位的症状和体征 ;(4)痰检有抗酸杆菌 ;(5)PPD试验≥20mm…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死亡的人数是其他传染性疾病总死亡人数的2倍以上。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尤其是肺外结核病变往往十分隐匿,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目前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方法较有限,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明红 《吉林医学》2009,30(11):1016-1017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其诊治措施。方法:对COPD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的108例进行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治疗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占COPD的21.9%,且男性及吸烟者较多,易出现反复肺部感染,临床无明显特异性。结核病变部位以中下肺发生率高。结论:COPD合并肺结核在临床并不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与合并者多,且易引起误诊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泌性靶抗原-6(ESAT-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对于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TBM患者为研究组,29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普通头痛患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中的ESAT-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的ESAT-6、TNF-α、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的ESAT-6、IL-10、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SAT-6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使用ESAT-6、IL-10、TNF-α、IFN-γ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18.104,12.647,13.978;P<0.05)。结论:ESAT-6、TNF-α、IFN-γ和IL-10在TBM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早期诊断TB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4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异烟肼、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2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注射异烟肼、利福平组和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组,其中注射组65例,口服组63例,治疗方案统一采用规范2HREZ/4HR。观察不同剂型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有无差异性。结果注射组痰菌阴转率高于口服组,但治疗1月末和2月末2组痰菌阴转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2.652;P>0.05);治疗2月末的注射组和口服组病灶显吸率分别为5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08<0.01);治疗2月末的注射组和口服组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5.0%和29.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1,P=0.117>0.05);2组治疗1月和2月后的病灶和空洞变化无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4%,明显低于口服组的12.7%,注射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2.3%,高于口服组7.9%,但2组不良反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