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例1:天津产 F—2001A 型 X 线机千伏补偿 R_2断路故障现象:将 mA、Kv 和 S 调至说明书所给定的过载临界值,其载指示灯 XD(?)不亮,  相似文献   
2.
本30例椎管内少见肿痛(髓内8例、硬膜下14例、硬膜外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于MR信号进行对照研究,总结了脊髓内、硬膜下、硬膜外肿瘤的MR鉴别特征。讨论了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鉴别与体位(横断、矢状及冠状位)的关系及选择性增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d及(7.5±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d及(24.64±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9及8.92,P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3D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集3D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比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仔细筛选及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最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10项研究、76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D组362例,2D组40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较2D组,3D组手术时间更短(MD=-25.23,95%CI=-42.50~-7.96,P=0.004),术中失血量更少(MD=-45.19,95%CI=-69.79~-20.59,P=0.0003),术中输血率更低(OR=0.34,95%CI=0.14~0.83,P=0.02),胆漏发生率更低(OR=0.46,95%CI=0.21~0.98,P=0.04),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0.97,95%CI=-1.26~-0.69,P<0.00001);两组中转率、术后总体并发症(肝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病变的DSA表现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脑血管造影的DSA表现及部分病例血管内微导管治疗情况。结果53例中42例可见不同病变的DSA表现,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6例未见异常。其中血管畸形(AVM)12例、单纯性动静脉瘘(AVF)5例、动脉瘤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例、脑血管梗死8例、烟雾病(Moymoy)3例、颈内静脉病2例;25例进行血管内微导管治疗。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病最后诊断,脑血管病的血管内微导管治疗是治疗大部分脑血管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经过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经介入治疗后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而对照组只应用西医治疗。观察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肝功能(ALT、AST、GGT)、血常规(WBC、RBC、PLT)及综合有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除RBC外另5项疗效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ALT、AST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能较快改善因介入治疗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谭孝华  朱耀虹 《重庆医学》2008,37(23):2734-2735
目的 了解胆囊底部细小动脉分布,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几率.方法 观察200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胆囊动脉结扎后胆囊切除对有无动脉出血情况.结果 其中5例患者胆囊底部出现1~2支动脉出血,1例2支,4例1支.结论 胆囊底部存在1~2支细小动脉供给胆囊血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引起重视,妥善处理,减少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军队综合性医院放射学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现代放射学科管理的对策:资源管理集约化,队伍建设团队化,工作模式协同化,学科管理制度化,绩效评价数据化。  相似文献   
9.
谭孝华  郑聪  刘凯  胡荣  吕萍 《人民军医》2009,(6):380-381
1997年1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方法,对55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部分病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90年4月同时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TU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DUS共91例,现将两种方法的治疗情况对比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