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以马利兰和环磷酰胺(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MDS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Bu 4 m g.k-g 1.d-1,-7 d~-4 d,CY 60 m g.k-g 1.-d 1,-3 d~-2 d。输入单个核细胞数(MNC)为3.38×108/kg(2.4×108/kg~4.6×108/kg),CD 34+细胞数5.81×106/kg(1.2×106/kg~8.5×106/kg),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2.88×105/kg(1.61×105/kg~4.56×105/kg)。以霉酚酸酯加环孢素A(C sA)和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阻塞病。结果: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8 d(13~21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 d(13~24 d)。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和染色体检查,均为供者骨髓植活。早期死亡率为0,移植后随访时间为27个月(6~60个月)。目前实际无病生存6例,缓解期实际生存率100%。结论: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IFN—α)在移植前使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行URD—BMT的CML第1次慢性期(CP1)患者53例,其中BMT前未用IFN—α治疗组23例,用IFN—α治疗组30例;其中疗程≤12个月22例,〉12个月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移植前使用IFN—α对CML患者URD—BMT后植入效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及患者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经Cox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确诊至URD—BMT的时间、停IFN—α距URD—BMT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非复发死亡率、植活率、复发率、植入失败率、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文资料所列条件下,移植前使用IFN—α不会对URD—BMT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3岁.2002年3月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于2004年4月23日行非亲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受者间HLA基因型完全相合.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且国内、外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细胞凋亡的失常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HLA基因位点全相合与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无血缘关系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 2 2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 3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6例。其中HLA基因位点全相合URD BMT 39例 ,1~ 2个位点不合URD BMT 2 1例。预处理方案均为Bu Cy2方案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预防方案均为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加甲氨蝶呤 (MTX)联合方案。结果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造血重建 38例 ,中位随访时间 11(2 .5~ 5 2 .0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79.2± 7.1) % ,HLA 1~ 2个位点不合组造血重建18例 ,中位随访时间 9(2~ 4 6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45 .8± 15 .5 ) % (P <0 .0 5 )。Ⅱ~Ⅳ度aGVHD发生情况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 10例 (2 6 .3% ) ,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组 6例 (33.3% ) (P >0 0 5 )。结论 URD BMT是治疗白血病和MDS的有效方法 ,HLA基因学配型技术可提高URD BMT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6岁。因体乏,腹胀6年,颈部肿块1个月入院。6年前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间断服用羟基脲治疗,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触及颈部有多个无痛性包块,入院体检:T 37.6℃,消瘦,全身皮肤黝黑,颈部、腋窝、腹股沟两侧可触及多枚大小不等的无痛性包块,有的相互融合,活动度差,胸骨无压痛,心肺(一),腹部隆起,巨  相似文献   
7.
谢万灼 《医学综述》1998,4(6):301-303
<正>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细胞分裂多次后,端粒缩短达到一危机点几(Crisis),触发某一信号,于是细胞不再分裂而衰老、死亡.少数细胞逃逸危机点,激活端粒酶,从而永生化和恶变.端粒和端粒酶系统的研究对阐明细胞衰老和恶变机制,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抗衰老.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端粒一端粒酶系统及其与一些血液系统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1端粒端粒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是末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该末端DNA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均与其它DNA序列不同.人类染色体端粒由5’→3’方向简单重复的TTAGGG序列组成,重复次数约2000次.人类端粒序列的基本单元可与多种低等及高等生物的中期染色体末端相接合,可见端粒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细胞的端粒长度不一,精子端粒长度约为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胃肠道癌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报道很少见。报告一例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同时合并直肠癌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提示MEITL同时合并直肠癌二重肿瘤罕见,呈高度恶性,临床处理上不能拘泥于结直肠癌的发现,应重视更严重的MEITL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危及生命的并发症。CMV相关的间质性肺炎常导致骨髓移植患者死亡。本文简介了CMV的病毒学检测和CMV相关疾病,并就骨髓移植后CM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用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了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0.005-0.50μg/ml HHT处理HL-60细胞0-48小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下降。同时,HL-60细胞发生了凋亡。结论 HHT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