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易经》《黄帝内经》提出"内阳外阴"的人体阴阳本体结构,在此基本结构下阴阳才能根据各自的特性完成阴阳之间的气化交感,并在此结构指导下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根本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浮,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治,固本收功。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治疗经验,并举病案一例。  相似文献   
2.
唐农教授根据《黄帝内经》重阳思想和郑钦安扶阳理论,认为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多由阳虚导致,老年人阳气虚损,阴寒相对过盛,阴邪侵犯阳位,使原本的"内阳外阴"结构变为"内阴外阳",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里寒外热"。因此,治疗应以扶阳为主,收敛在外之浮阳,温煦在里之阴寒,迎阳归舍,使异常的"内阴外阳"结构回归到"内阳外阴",以达阴阳和合、疾病自愈之目的。临证常据病情不同阶段选用桂枝汤、潜阳封髓丹、补益汤加减,疗效较好。列举验案一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与单用补阳还五汤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数据库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筛选已发表的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与单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参考《系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制作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765例患者,8篇文献Jadad评分均小于4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的试验组在改善临床综合疗效OR=3.89,95%CI[2.58,5.86](P0.00001)、BI评分SMD=2.35,95%CI[2.04,2.66](P0.00001)方面较对照组更佳。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可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湿浊内停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取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中脘、天枢、水分、大横、丰隆、阴陵泉、带脉,7 d埋线1次;对照组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32 mg/粒,1粒/次,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血脂水平、经络皮温、腹部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脂肪肝程度的改善等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后经络及主要穴位的均温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均温改善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优于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70例三江侗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红外皮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70例GER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并运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患者的红外皮温情况.结果:270例GERD患者中,阳虚质夹气郁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其他偏颇体质及平和质最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GERD患者中医体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夹气郁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咽喉部、剑突下、两侧胁肋部呈高温分布,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阳虚质夹痰湿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胸骨后、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双眼皮温呈"镜片征"或者"八字征",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阴阳两虚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口腔、咽喉处、胸骨后或者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偏于阳虚者,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偏于阴虚者,头面、四肢呈热偏离,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结论:270例三江侗族GERD患者以阳虚质夹气郁质、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最为常见,不同体质GERD患者红外皮温具有共性,其特点为咽喉处、胸骨后、剑突下为高温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针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又称耐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RDQ、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DQ、SDS、SA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DQ、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针法治疗GERD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在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同时对于伴有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症状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运用扶阳理论治疗阳虚感冒的治法方药。认为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邪气,邪犯肺卫,卫表失和是阳虚感冒的基本病机,且阳虚之人感邪多从寒化,故疾病常缠绵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兼治、分期论治。感受病邪的早期以宣通为法,解表达邪,使阳气的出路畅通,并驱邪于外;中后期以扶阳益气、健运脾土为法,扶助坎中的阳气,使人体恢复"阴阳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神理结针法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取穴针刺组和调神理结法取穴针刺组,每组患者30例。5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利用数字分级法(NRS)、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价,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调神理结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 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00%(18/30)。结论调神理结取穴针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相比较,不仅对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有所缓解,而且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明显的改善。该临床试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针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针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胃肠道症状(GI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RMS、HAMD-24、GI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针法治疗BD,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身症状,还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